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国家海洋局:气候变化致我国沿海海平面波动上升

2018-03-20 10:43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国家海洋局19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7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的第四高位。

  公报指出,从保障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方面,加强应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

  沿海近6年海平面处于30多年来高位

  公报显示,1980年至2017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副司长陈陟说,我国沿海近6年的海平面均处于30多年来的高位。2017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58毫米,比1980年以来最高位的2016年低24毫米,是1980年以来的第四高位。

  公报将1993年至2011年定为常年时段,简称常年。2017年,我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区域特征明显。与常年相比,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分别高42毫米、23毫米、66毫米和100毫米。与2016年相比,南海沿海海平面上升28毫米,渤海、黄海和东海下降,降幅分别为32毫米、43毫米和49毫米。

  气候变暖致海平面上升

  陈陟说,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增温膨胀、陆源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造成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1980年至2017年,我国沿海气温与海温呈上升趋势,气压呈下降趋势,海平面呈上升趋势。

  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沿海气温与海温较常年分别高0.90℃与0.77℃,气压较常年高0.4百帕,海平面较常年高58毫米。

  积极应对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加大海水淹没面积、加剧海洋灾害、破坏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陈陟说,国家与地方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决策时,应该将应对海平面上升提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保障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报告指出,面对海平面上升,应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沿海城市总体布局、市政与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应将海平面上升影响作为依据之一;沿海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库的规划选址,应与海平面上升高风险区保持安全距离。按照沿海海平面变化趋势,需重新校核沿海城市防洪防潮能力。

  同时,开展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通过向陆搬迁、岸线自然化等手段,保护重要的沿海红树林、沼泽和芦苇等生态资源;开展海平面上升对重要滨海生态系统潜在风险评价。强化海岸带水资源管理,进一步控制沿海地区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减缓相对海平面上升,减轻咸潮、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危害。

  此外,大力推进国际海洋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挥我国在国际双边、多边海洋治理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影响的多学科合作研究,共同应对海平面上升影响。与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的小岛屿国家联合开展观测预测、风险评估和科学应对工作,构建基于海洋合作和面向未来的蓝色伙伴关系,共同减轻海洋灾害风险,共建海洋发展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