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仅10部委公布主动公开目录 领导信息多缺失

2018-01-04 10:00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期限已过仅10部委公布主动公开目录

  制度刚性不足领导简历及分工信息多缺失

  日前,教育部在其官网公布了《教育部主动公开基本目录》(以下简称教育部目录),要求其各司局强化政务公开主体责任,把该目录所列事项作为向全社会公开的底线,按时、按要求逐条公开各项内容,确保不遗漏、不延误、不打折扣。

  教育部不是第一家这样做的中央部委。《法制日报》记者通过百度搜索、查询部委官网或致电部委等多种方式,发现国务院办公厅要求于2017年底制定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21家国务院部门中,此前仅有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监总局9家部门制定公布了本部门本系统的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应于去年底前制定公开目录

  2016年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其中要求建立健全主动公开目录。推进主动公开目录体系建设,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进一步明确各领域“五公开”的主体、内容、时限、方式等。

  按照上述文件的要求,2017年底前,发展改革、教育、工业和信息化、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环保、住房和城乡建设、商务、卫生计生、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安监、食品药品监管、证监、扶贫等国务院部门要在梳理本部门本系统应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制定本部门本系统的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18年底前,国务院各部门应全面完成本部门本系统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编制工作,并动态更新,不断提升主动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显然,上述21家被要求率先制定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部门,或其事务具有公开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或被寄予起到示范性功能的期望。

  按照目前的查询结果来看,这一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不算好。尚未完成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制定的部门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人社部、环保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税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证监会、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

  有目录但没有公开领导分工

  在部委已公布的主动公开基本目录中,多有部门领导简历与分工信息。

  以教育部目录为例,“教育部领导简历及分工”赫然在列。点击进入,果然可以查询到从部长到副部长等主要领导的个人简历与具体负责工作介绍。

  再看发改委的目录,其中机构信息的第二项即是“委领导信息”,包括“委主任、副主任、党组成员等领导的姓名、照片、职务、分管工作、简历等”。

  此外,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监总局等均有详尽的领导个人简历与分工信息。

  国务院扶贫办的网站也设有领导个人简历与分工信息栏目,但存在个别信息打不开或打开无内容的情况。

  国土部则仅公布了领导的个人简历,无分管工作信息。民政部、海关总署则在这两项信息上均有缺失。

  而有的部门虽然没有公布主动公开基本目录,但却可以从其官网查询到领导简历与分工。商务部、税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即属此类情况。

  有的部门则公布了主要领导的个人简历,但没有分工信息。如环保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卫生计生委、证监会等。

  还有的部门,既无目录也无领导简历与分工信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人社部即属于此种情况。

  后续问责监督没有发挥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部委中,有不少是曾因未公布领导简历与分工信息而被公民个人提出信息公开申请,甚至因拒绝公开被诉诸法院的。

  2011年9月,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李燕因申请公开各部副部长的分工职责遭拒,向北京市一中院递交了三份起诉书,对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及科技部提起行政诉讼。

  据媒体报道,李燕称,她想写一篇关于各部委副部长分工的论文,从去年5月中旬开始向14个部委申请公开各部副部长(副主任)的分管部门、兼职状况等情况。

  李燕认为,副部长有较大的权力,对他们的研究有利于更好认识行政部门的职能分工等。14个被申请部委中,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文化部、水利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环境保护部给出了相关答复,还有些部门提出延长答复时间。

  时隔多年,部委的领导信息公开仍未健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吕艳滨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领导简历与分工信息本就属于政府主动公开信息的范畴。但许多部门对此尚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或是觉得没有必要,或是认为这与管理并无关系,忽略了这是老百姓了解部委的一个重要渠道。

  而目前还没有对此进行硬性的要求,也是一个原因。国务院只明确要求了公开分管政务公开领导的信息。“标准的不明确、不严格,也是迄今还有许多部门没有按照要求制定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原因。很多制度刚性不足,后续的问责与监督没有办法发挥其有效作用。”吕艳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