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藏昌都: 卡若区|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察雅县|芒康县|八宿县|左贡县|边坝县|洛隆县|类乌齐县|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公示公告:

类乌齐县精准扶贫:聚合力攻坚,迈阔步小康

2017-11-07 13:39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聚合力攻坚 迈阔步小康

——类乌齐县精准扶贫工作亮点纷呈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类乌齐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以偏远、特困地区为重点,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用,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以“三不愁、三有、三保障”为目标,以“六个精准”“八个到位”“5+N”脱贫攻坚措施为抓手,按照“两年集中攻坚、三年巩固提升”的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多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

       产业带动,强化“造血”促增收
   
       类乌齐县坚持“1234”产业发展战略,即:“打造一个园区、依托两条国道、借力三条河流、发展四大产业(高原特色农牧业、矿产业、旅游服务业、饮用水产业)的发展思路,突出以“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为核心,建设产业基地,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
   
       盘活老产业。类乌齐县抓住县域畜牧业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种草养畜深加工”工程,着力实施“三万工程”建设,即万亩以上优质饲草料基地、万头以上牦牛育肥基地以及百万斤以上牦牛肉加工基地建设,有力推动了产业化进程。饲草加工点,全年将实现产出饲草(燕麦草)100吨,预计实现创收50余万元。通过饲草种植和加工,农牧户预计实现总产值2670余万元,增收534万元,受益农牧户达到5300余户,其中30%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余元。
   
       拓展新产业。大力扶持石材加工、藏香制作、奶牛养殖等村级集体经济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计划建设扶贫物流园区、温泉旅游度假村等新兴产业项目,确保产业项目见效快,保值增值。在交通便利的低海拔乡(镇)实施卡若藏香猪养殖、红拉山藏香鸡养殖、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等特色产业项目。
    
       强化资产收益扶贫。通过扶持建设合作社、农贸市场、商铺、物流基地等形式,让贫困群众参与管理或入股分红,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旅游发展,打造生态扶脱贫
   
       把握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布局。依托类乌齐县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聘请规划设计公司对全县的生态旅游产业做详细规划,在全县打造两条生态旅游精品环线,环线中包含了“玛克通洒列营地”“恩达战役遗址”“康巴花都”“查杰玛大殿”“国家级马鹿自然保护区”“伊日温泉”“伊日峡谷”等景区,努力做到让全县农牧民群众吃上旅游饭,持续增收致富。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以国道214线和317线为主线,重点打造滨达乡、桑多镇、类乌齐镇等七乡(镇)旅游片区。目前已成功打造桑多镇达日通村“康巴花都”生态旅游,以藏家乐和帐蓬营地为特色,结合旅游产业项目,开发旅游市场资源,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努力实现贫困群众通过旅游市场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以康巴文化为中心,积极做好高端旅游定制。深入挖掘康巴文化资源,以“茶马古道”“唐蕃古道”“格萨尔王传说”和“红色文化”为脉络,涵盖学习、饮食、探索求知、体验生活和净化心灵等内容,针对原生态资源做好高端定制游。目前已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旅业公司达成初步合作完成第一次踩线,并制作宣传广告,力争年内实现第一批定制游游客的到来。
   
       广泛宣传指引,提高类乌齐旅游知名度。类乌齐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康巴卫视、垂直极限、乐途网等知名媒体,广泛进行旅游宣传,为提高类乌齐县的旅游知名度打下良好基础。

       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共帮扶
   
       实施易地搬迁,挪出“穷窝”换新业。“十三五”期间,类乌齐县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涉及10个乡(镇)82个村(居),共计搬迁建档立卡内贫困户1855户、8870人。类乌齐县严格按照“六靠、五方便、两避让”选址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投身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并合理安置搬迁户就业,确保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住的稳、可发展、能致富。
   
       创新就业培训,拓展增收新渠道。类乌齐县按照“发展产业增就业、推动创业带就业、加强培训促就业”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技能为重点,以各乡(镇)资源开发、建筑项目用工需求、招商引资企业吸纳、农村合作社经营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手工业加工、建筑施工、唐卡绘制、摩托车维修、厨师、人工种草、食品加工、大棚种植、挖掘机操作等各项实用技能培训。2016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1期,累计培训贫困人口4026人,通过建筑、餐饮、驾驶、蔬菜种植、畜产品深加工、挖掘机操作等渠道实现就业1902人,每年可实现劳务收入达856万元。
  
       按照“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要求,增加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开展“321”(县级领导帮扶3户,科级领导帮扶2户,普通干部帮扶1户) 帮扶模式,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结队帮扶全覆盖,通过政策宣讲、信息咨询、生活支持、教育引导、培训指引等措施,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寻找致富门路,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在全县开展“百企帮百村”帮扶活动,县内6家企业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共与14个村120户435人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不断创新援藏扶贫工作思路,让援藏扶贫资金项目重点向基层向民生领域倾斜。截至目前,援助资金和物资累计达3.319亿元,建设基础设施项目50多个。大力实施金融帮扶,积极宣传金融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可通过免担保、免抵押进行小额信用贷款,自主创业脱贫致富。同时,已投入中国农业银行2000万元作为产业项目风险补偿基金,为产业扶贫提供有力支撑,据悉,今年,该县计划产业贷款约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