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农牧业科技援藏工作掠影

2017-10-10 11:2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援藏工作是责任,也是使命。”农业部第八批援藏干部、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志群如是说。金秋送爽,走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秋景中,感受高原浓浓的秋意时,每个人的心扉都会在如火的斜阳和微凉的秋风中轻轻地开启。

一直以来,农业部、科技部和对口支援省(市)农业部门心系我区农牧业的发展和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实施了一系列农牧业科技援藏的得力措施,加大了农业援藏支持力度,为我区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就业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业援藏大礼包落地生根

2015年12月,当雄县召开有“身份证”牦牛肉新闻发布会,对每一斤投入到市场中的牦牛肉进行编号,制作“身份证”。一个电话可以追溯肉的来源,一张标签可以证明肉的品质。受平抑物价、肉制品质量不过关、青海等地外来牦牛肉大量涌入等因素的影响,当雄牦牛肉在拉萨消费市场上出现了价格下跌、销量下降的现象。为此,当雄县适时推出有“身份证”的牦牛肉,既方便客户追根溯源至户主,同时也有效保护了当雄“牦牛肉”这一地理标志产品。

“十三五”以来,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探索全程监管模式得到有效起步,重点搭建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网络平台,试图将牦牛肉、青稞、蔬菜等大宗农产品质量纳入可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有记录、上市有标识、问题可追溯、质量有保障,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16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农业援藏工作会议上,农业部确定落实援藏6000万元的大礼包,用于支持我区农牧业发展。

好钢用在刀刃上。记者从区农牧厅了解到,我区正在全力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网络平台,拉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经投入试运行。同时,拉萨市还正在试点建设农资监管信息系统,通过为农资生产经营单位配备信息化装备,实现农资销售动态、经营规范的实时监管,从源头上保障安全优质的农资进入生产环节,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关。

科技援藏彰显力量

2016年9月12日,第四次全国科技援藏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全面介绍了“十二五”科技援藏情况和“十三五”时期科技工作思路,将科技援藏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并围绕《“十三五”科技援藏规划》,进一步明确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要求各援藏单位省(市)找准着力点,力争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亟需领域取得一批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推动形成科技援藏合力,为西藏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2016年11月,在科技部的推动组织下,全球治沙生态先锋企业——亿利资源集团与自治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合作,开启了那曲地区城镇植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计划在土壤增温、专用螺旋钻植树、特制容器植树、精准施肥、防寒保温、防紫外线、设施造林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结束那曲地区“千年无树”的历史。

这些只是“管中窥豹”。近些年,科技部先后组织召开第四次全国科技援藏工作座谈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科院科技合作座谈会等,建立健全科技援藏长效机制。并通过实施三大主体类科技计划,资助我区科技事业发展经费达到4.4亿元,且带动各对口省(市)加大对市地科技援藏工作力度,已落实对口援藏合作项目26项,资金5845万元。

加大援藏“造血”力度

2013年,中国农科院和区农牧科学院签署《中国农科院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共同培养西藏农牧科技人才百人计划(2015—2020年)》,每年为我区培养20名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和科技支撑人员,同时每年在拉萨市举办一期50人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区县级科技管理人员培训班。

2016年7月,农业部组织全国农牧业系统技术推广人才33人分赴我区七市地开展农牧业科技人才“专家西藏行”活动。在为期20天的活动中,专家们深入基层通过培训授课、座谈交流、走访问诊等形式,切实解决了我区基层农牧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也给基层科技服务人员传授了新理念、新技术,同时,还建立了西藏与内地基层科技服务任务密切联系的新渠道。

今年,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农牧业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启动,农牧厅组织召开了农牧业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各市地也纷纷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制订农牧业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方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输血”固然重要,但“造血”更是不可或缺,留下一支有担当、有能力、带不走的队伍才是援藏的根基。因此,农业部等各中直部委单位不仅先后选派了陈志群等八批优秀干部和技术人才进藏工作,也积极引导我区人才“走出去”,为我区农牧业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