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时政>

砥砺奋进的五年——民生改善 喜乘“幸福快车” 迈向美好生活

2017-08-15 14:37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砥砺奋进的五年——民生改善
喜乘“幸福快车” 迈向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杨顺芳
    从看得见的保障性住房、农村安全饮水、标准化学校……
到看不见的社保覆盖范围扩大、异地医疗保险刷卡结算、城乡居民就业领域拓宽……
远到解决三江大地最偏远村庄的吃水难题,近到改造主城区老旧破败的棚户区;大到投资数亿元的新能源建设,小到花费上万元就能修整的水渠……
一项项民生民心举措,像一串串“幸福密码”,萦绕着藏东大地。78万各族人民沐浴着春风,喜乘着“幸福快车”,迈向美好生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2012年以来,整合各类资金309.64亿元,建设各类民生项目3315个,实现了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同步跨越的喜人局面。
 
“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会住进‘高颜值’的小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千年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破败的房屋,濒危的桥梁,满大街的污水、垃圾,通往强巴林寺的土路一过车辆就尘土飞扬,这是7年前记者在昌都城区看到的景象。
如今的昌都,建起了高楼大厦、坚固结实的桥梁,街道干净整洁,一条柏油路直通到强巴林寺,灰尘没了,路边的朝圣群众再也不用捂住嘴鼻、艰难前行。城区面积从2012年的4.6平方公里拓展到目前的8.3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5.68万人增加到10.09万人,这都要归功于2012年开始实施的旧城改造。
“这是千百年来,我们康巴人做梦也想不到的,这辈子会住进‘高颜值’的小区,多亏了旧城改造吖。”卡若区城关镇昌庆街居委会书记嘎玛多吉代表了1300余户回迁家庭的共同心声。改造前他家里的住房面积是187平米,改造完成后,他不仅置换了一套相同面积的楼房,还以优惠价格又购买了一套。嘎玛多吉说,昌庆街居委会共有168户居民,现在已有115户回迁住上了楼房。
2015年6月,经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组的实地考察和评审,昌都市被命名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昌都市康巴茶马城街区被命名为“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名街”,一座“工业发达、商贸繁荣、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藏东新城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1年以来,全市共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8274户,建筑面积142.07万平方米,解决了近7万人的住房问题,其中昌都镇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于2012年启动,涉迁居民达1400多户,涉及房屋拆迁总面积31万平方米,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占地约5.5万平方米,同步实施红色解放广场、昌都镇供水项目、茶马桥、胜利桥、胜利街下穿隧道、明珠公园、滨江路等一大批城市道路、供水、休闲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68.7亿元。”市住建局副局长贺学斌介绍说,“此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市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近年来,昌都市初步形成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为主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障住房建设格局,彰显“民生”涵义。
据悉,从2009年至2017年,国家和自治区共下达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55161套,总建筑面积约303万平方米,总投资51.07亿元。截止今年7月,全市已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3088套,完成总建设指标的78%,入住率达到100%,城镇棚户区改造入住安置10399户,周转房维修改造分配入住5306户。
为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境况,昌都在广大农牧区和基层乡镇,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一栋栋崭新的住房,整齐划一连成一片,一幅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展现在藏东大地。
据悉,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了217个美丽乡村、5.04户安居工程建设,902个行政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016年实现了10434户48575人脱贫。投入19.6亿元资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52个,实现15029名群众搬迁入住。
“党和政府一直惦记着我们基层的老百姓,让我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走上了干净的水泥路、喝上了纯净的自来水,用上了方便节能的电,听到了党中央的声音。”谈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察雅县烟多镇农牧民群众次仁群措深有感受,“在这里,我们都过得很幸福!”。
 
“感谢党和政府,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温暖的家。”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运·大同篇》中,古代的先贤曾对社会功能的完善提出过美好的向往。
今天,梦想终于照进现实。昌都逐步建立完善了以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为基础,教育、司法、住房等各项优惠政策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体构筑了一道严密的“民生保障网”,让党和政府的温暖惠及千家万户。
2013年自治区、昌都市坚持政府主办、全面纳入,资金整合、分级承担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实施五保集中供养机构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44303万元,修建了12个五保集中供养机构,总建筑规模92000平方米,设置床位3427张,确保有意愿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能够顺利入住。
坐落在城关镇野堆村的卡若区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采用庭院式布局,工程总投资约5522万元,建设面积12973.5平方米,床位326个,一个餐厅、一栋包括活动室、阅览室、医疗室、理发室、藏式会议室、汉式会议室、棋牌室、健身房、按摩室的综合楼,设施一应俱全,入院老人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每天都给我们搭配合理的饮食,早餐为酥油茶、糌粑、牛奶、鸡蛋,中午为以两荤一素,下午加餐下午茶,晚上为土粑、面条等,一日四餐的,我们的衣、食、住、行、医、乐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保障。”欣慰、喜悦之情写在93岁的四郎曲珍老人的脸上,老人在服务中心一住就是8年了,身体也都健朗着,“住在这里呀,我和其他老人有说有笑的,天天开心的很哟,感谢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让我们孤寡老人也生活得这么幸福!”
卡若区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院长斯朗措姆喜笑颜开地向记者讲述着老人们的故事,“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太好了,我们服务中心的153名老人都多亏了党和政府的照顾,让他们过上安心舒适的生活,我也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啦!”
“目前,全市共有4877名五保供养对象,已集中供养3314人,有意愿集中供养五保对象供养率已达100%。”市民政局局长布措介绍说。“五保供养标准由2012年的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现行的每人每年4940元,提高了105.8%。2012年至今共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0887.8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全市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
“是叔叔阿姨给了我温暖的家,让我和其他小朋友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我们都很快乐!”今年15岁的顿珠次措小朋友,是全市2010名孤儿中的一员,从江达县德登乡嘎荣村的“老家”搬到俄洛镇第二儿童福利院的“新家”里,谈及到“新家”,别提她那高兴劲儿了。
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做好幼有所长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投资16704万元建设市儿童福利一院和二院,总建筑面积达45802.36平方米,设置床位1392张。
据统计,昌都市目前2个儿童福利院共集中收养孤儿1689人,易地安置321人。基本生活费补助标准为人均1000元/月,自2012年至今共落实孤儿基本生活费7723.92万元。
“今年六一,市委书记阿布代表市委、市政府来到我院,陪孩子们过节,并送来了慰问金50000元,孩子们可高兴啦。”市第二儿童福利院副院长张玉星激动地说,“前不久,从察雅县宗沙乡送来了一位2岁的罗布江村小男孩,党和政府这么相信我们,我们定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养大,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感恩于党和政府的人!”
全面落实“双集中”政策,只是巨大社保网络的一隅。惠民利民的实事,巨大闪光的数字,见证着厚实为民的足迹。
 
“新一轮民生项目又启动了,幸福的路一直在延伸”
民生重千钧,惠民贵在行。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时刻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头,全力做好“民生大餐”菜谱,积极丰富农村饮水安全、住房、教育、医疗以及精准扶贫等“菜式”,启动了新一轮的民生项目,让老百姓在共建中共享发展成果,共筑美好生活。
“今年主要投资8113万元人饮资金,主要用于解决7737户40187人的饮水问题,同时投资7900万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切实改善和新增了灌溉面积2.12万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市水利局副局长卓嘎表示。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规划投资15.12亿元、总工程点2898个,将彻底解决新增安全饮水人口32.32万名群众的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
在生格宗花园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点,记者了解到,小区总建筑面积为5.9万多平方米,总投资2.1亿多元。
项目监理闵昌光介绍说,此项目于2016年6月开工,目前,主体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11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新一轮的民生项目不仅改善了昌都的城市环境面貌,更是解决了昌都干部职工的入住困难问题,让他们在今后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为昌都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市住建局副局长张昌雄说,“全市2017年保障性住房项目74个,目前建设套数是13217套,总投资是9.72亿元,1至6月份全市完成项目投资4.7亿,占总投资约百分之五十。”
据了解,2017年,全市保障性住房续建项目共有34个,续建保障性住房7550套,投资6.69亿元;新建项目40个,新建保障性住房5669套,总投资3.03亿元。
随着扶贫、教育、医疗、就业、新农村建设等一项项民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实施,一件件惠民实事正在开花结果,我市78万各族群众的幸福路也一直在延伸……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谈及民生发展,昌都市委书记阿布在市委一届六次全委会上这样说。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军在近期召开的201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会上表示,“要坚持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统筹推进各项民生工作,让广大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这5年的民生改善,无论是在地势险峻的沟壑中修路筑桥,还是对城镇之中的棚户区进行改造,不仅改善了百姓的居住、交通、用水条件,更是把人民的希望变成了生活的现实。
风雨兼程披荆棘,而今迈步正当时。
试问,在茶马重镇这片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各族儿女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答案,就写在他们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