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3 07:1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所谓工匠精神,百度词条上的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我的理解是,“工匠精神”就是心无旁骛、坚定执着的把工作做到极致的精神。能被称之为工匠的劳动者,一定是将自己从事的职业视为一种创造、并沉浸于这种创造带来愉悦的人,他们会努力改善自己的技艺、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绝不敷衍应付。
提起“工匠精神”,很多人首先会想起瑞士表。瑞士制表匠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认真打磨、精雕细琢。在制表匠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和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
其实,中国人的骨子里,也从不缺乏“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就是中华文化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体现。庄子讲“技近乎道”,对于技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追求就是我们讲的“工匠精神”。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用一生心血写出中国文学的最高峰《红楼梦》;王安石作《泊船瓜洲》,千锤百炼,留下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千古佳句。我们的美妙绝伦的陶瓷、丝绸、青铜器等生活用品,震惊世界的故宫、布达拉宫、都江堰、莫高窟等伟大工程,就是最好的明证。还有我们的贾湖骨笛、昭陵六骏、曾侯乙编钟等国之重宝,也无不体现着先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再看央视纪录片里的大国工匠,他们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他们能以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正是他们,彰显着大国风范,托举着巨龙腾飞的中国梦。
在当前中国爬坡过坎、奋力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时刻,我们尤其需要“工匠精神”。唯有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每一个环节,才能能制造出质量一流的产品,才能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
万物同理,如果我们将“工匠精神”扩展开来,在今天的中国又有哪个地方、哪个行业、哪个岗位、哪个人不需要这种“工匠精神”呢?小到一个人,有了工匠精神才会有精气神,才会不畏艰难、创造奇迹;大到一个国家,有了“工匠精神”才能占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才能牢固的屹立于世界之林。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致敬“工匠精神”,也希望每个华夏儿女都唤醒骨子里潜藏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指引我们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