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4 16:59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0
|
|||
本报记者 曲尼松姆 昌都市江达县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基础条件成熟。 今年以来,江达县按照“十三五”总体规划,结合“三园区三片区四特色三个一”的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增收,确保群众率先吃上“产业饭”。目前,该县开展的10个集中点扶贫建设,将配套发展黄牛养殖、果树种植、民族手工业等产业,可直接带动建档立卡户513户2492人脱贫。 近日,记者走进江达县波罗乡古色村康巴香猪种猪养殖基地,一排排规划整齐的白色厂房或方或圆,干净整洁的大院内,数百条膘肥的香猪正来回奔跑。“自从有了养殖基地,乡亲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村民次旺仁增如是说。 2015年,在江达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古色村建起了养殖基地,将村民各家养的香猪迁至基地进行集中养殖,村民只要每年每户向养殖基地提供150公斤的猪饲料,就可享受40%的年底分红。此举不仅为村民平日忙碌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增加了收入。“基地开业不久,我家就拿到了4000多元的红利。”说起基地建设带来的好处,次旺仁增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对于一个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的古色村来说,养殖基地项目的建设实施,极大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该村经济发展、实现小康奠定了基础。“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老百姓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对未来的幸福生活,次旺仁增满怀信心。 今年以来,江达县立足全县农牧区贫困现状,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增加群众收入和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六个精准”“八个到位”和“5+N”工作措施要求,全方位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江达县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554户8377人,2016年规划开工14个点,计划搬迁906户4632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601户2925人,同步搬迁305户1707人。 结合江达县“三园区三片区四特色三个一”的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通过政府扶持、能人带动等多种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群众增收,确保群众率先吃上“产业饭”。该县在10个集中点建设过程中,分别为集中点配套黄牛养殖、果树种植、民族手工业等产业,可带动建档立卡户513户2492人稳步脱贫。 全县“十三五”总计规划波罗乡木刻、邓柯乡黄牛改良等扶贫产业项目125个,规划总投资7.6631亿元,涉及特色种植、养殖业、加工业、建筑建材、商品旅游服务等产业项目,对该县3020户13993名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 今年,江达县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可带动项目区2679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00余元。实施重点区域公益林项目,完成造林面积519亩,共为江达镇、生达乡、娘西乡农牧民提供劳务输出2747个工作日,兑现项目资金43.6万元,为项目区100户400余名贫困群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岗托镇是沿国道317线入藏的第一个镇,72岁的布珠老人是岗托镇一名搬迁户。还没走进老人家里,老人就直接走出来握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我们一家8口人,以前一直住在大山里,犹如与世隔绝。现在搬出了山沟,住上了新房,一切都方便了。” 老人还说,岗托镇党委、政府为全体搬迁户考虑了就业问题。原有土地退耕还林的有补偿收入和护林收入,新房有门面房可出租或做小生意参与旅游服务,年轻人打工十分方便。 据岗托镇镇长王向东介绍,镇政府周围山顶上的30多户都自愿搬进了新房。现在老百姓都愿意出来打工,积极配合政府产业扶贫来发家致富。 下一步,江达县将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切实改善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做好护林员、草原监督招录工作,主动与区、市林业部门协调沟通,科学制订退耕还林还草方案;积极争取国家投资,不断扩大东部沿江干热河谷地带干鲜瓜果种植、奶牛养殖、康巴香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和康巴藏鸡养殖基地规模;继续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将沿金沙江6乡镇纳入“大山岩”片区,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脱贫等工程,确保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坚持统筹调动各方力量,加强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江达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齐抓共推的大扶贫格局。 2014年,江达县投资345.36万元在汪布顶乡来玛村建设了黄牛养殖基地,截至目前,该基地已购买奶牛165头,并修建了牛舍、草料房、加工房等配套设施。该养殖基地的建成,可带动来玛村39户16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增收。 图为江达县汪布顶乡来玛村黄牛养殖基地一角。本报记者 曲尼松姆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