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09:14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春风吹来了温暖,也吹来了生机;扶贫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发展……”这是近日记者在朗县采访时,听到贫困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朗县地处我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平均海拔3700米,辖3乡3镇,52个行政村(居)。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扶贫对象1061户2853人。朗县扶贫办负责人对记者说:“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制订下发《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把脱贫任务量化到村、到人,把脱贫指标细化到每个业务部门。相信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2853人全部脱贫已为期不远,指日可待。”
易地搬迁 落实到户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朗县县委、县政府把抓好易地搬迁工作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领导,靠前指挥。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决定在落实国家人均住房面积不大于25平方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区域民族特色文化和不同人群住房需求,设计了80平方米(1-2人)、150平方米(3-5人)、175平方米(6-7人)、200平方米(8-9人)4种户型,同时,针对易地搬迁房屋建设资金过少的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新的搬迁方案,加大房建方面的投入,按照人均4万元的标准,配套1620万元,并动员群众自筹498万元用于房屋建设。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目前,朗县5个集中安置点79户313人以及7个分散安置点26户92人的易地搬迁项目已经全面动工建设。
朗县县长胡文平说:“易地搬迁是一项‘民心工程’,直接关系着群众的生活质量,朗县计划今年完成‘十三五’期间易地搬迁目标任务的80%,尽早让群众住进去,安安稳稳过幸福日子。”
产业扶持 助推脱贫
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朗县坚持把产业扶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把龙头企业带动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手段。立足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宜林则林”的原则,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产业项目。在启动扶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牦牛犏奶牛养殖、商租楼等5个项目建设的同时,建立以“公司+贫困户+基地”的模式,投资55.5万元,扶持“朗敦”红辣椒专业合作社发展;投资1085万元,在沿江三镇修建温室大棚233座,露天种植辣椒1500亩。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辣椒购销协议,对辣椒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每年产生效益达116.5万元,人均增收1400元,实现全县800余贫困人口脱贫。
同时,建立“公司+贫困户”分红模式,通过扶贫将劳动力转移至砂石场就业,向朗镇路村、娘村28户102人分红4.6万多元。按照不少于上年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0%和援藏惠民资金总额60%的标准,足额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保障扶贫开发需要。
朗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还将投入290万元支持仲达镇砂石场设备升级改造、拉多乡苏卡药香和朗镇木碗加工厂建设发展,促进283户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脱贫。
凝聚力量 突破瓶颈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朗县汇聚力量,多重帮扶,全力破脱贫瓶颈。积极统筹协调,整合业务部门资金5254.73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5个。据了解,朗县水利局投资462万元,建设11个人畜饮水和灌溉水渠项目;县交通局计划投资3648万元,建设易地搬迁道路、桥梁、护坡、挡墙等扶贫项目,并安排37个公路养护员岗位;县农牧局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特色产业发展;县环保局从国家重点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37.2万元用于易地搬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并安排52个村级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员岗位;县民宗局预计安排800万元资金用于开展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县林业局总投资107.53万元,用于重点区域造林项目321亩,并安排7个湿地管理员和9个自然保护区管理员岗位。
同时,朗县还积极与林芝市指定帮扶企业对接,与“朗香”农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县内龙头企业、中铁、建筑施工单位以及11个农牧民施工队联系,确定帮扶企业22家,安排企业帮扶困难群众488人;从财政专项配套扶贫资金中拿出49.5万元,支持建档立卡户中因学贫困的156名高中生和大学生完成学业,从根本上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际遗传;给予贫困家庭84名在校高中生区内每生每年2000元、区外每生每年3000元的生活补助;给予贫困家庭72名在校大学生区内每生每年3000元、区外每生每年5000元的生活补助。
“集众智、聚群力,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在朗县已不是一句口号,“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因户施策,精准扶贫,挖掉‘穷’根”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朗县的贫困家庭、贫困人口正在走出贫困的窘境,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迎接幸福美好的明天。(记者 索朗琼珠 麦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