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美丽西藏在路上延伸:生态环保成为西藏公路建设新常态

2016-05-25 09:5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狠抓制度建设,完善环保规划,严格环保执行,切实保护好西藏的碧水蓝天。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目前,在我区各项建设中,对高原生态扰动比较大的是公路交通建设。近年来,我区加快了以公路建设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十二五”期间,我区高等级公路实现零的突破,达到300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7.8万公里,比“十一五”增加1.7万公里,交通公路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随着公路里程的“延伸”,我区对公路交通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攀升。近年来,自治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的原则,严格环境监管,全力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有效落实,努力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建成的国道、省道及农村公路中,由于重视环保,加强了对公路两旁原始生态的保护,为有效保护全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做好审批 加强“环评”

被誉为“高颜值”的拉林高等级公路,是一条蜿蜒在美景中的生态通道、绿色长廊、景观大道。日前,记者一路驱车前行,每隔一段距离都可以看到类似“保护一片绿色,撑起一片蓝天”的生态保护宣传标语。在拉林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前,自治区林业、环保等部门就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对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严格审查,并确定了生态毯、植生袋、骨架护坡等一系列生态保护、绿化项目的施工建设。

“本项目在选线时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地物的破坏,坚持避让乡镇、减少拆迁的原则,避免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特大桥、大桥的桥位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条件好的地段,确保不压缩河道。路线在定线时最大限度绕避对噪音敏感的沿线居民点和畜牧养殖基地,将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拉林高等级公路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米墨项目指挥部副总工任威告诉记者。

拉林高等级公路是我区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该项目在建设前期遵照基本建设程序报批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前,已建成的拉萨至墨竹工卡段和工布江达至巴宜段,在建设过程中,环保部门强化环境监管,交通部门高度重视沿线绿化和生态恢复工作,投入大量资金,确保了生态恢复工作与主体工程同步推进。

据了解,拉林高等级公路建设投入近4亿元用于生态恢复,并在全区公路交通建设中首次应用生态袋、生态毯、生态微孔基质等国际先进的柔性生态护坡技术,在全区重大工程建设中树立起生态环保示范新的标杆。

拉林高等级公路注重环保,是我区在公路建设领域注重环保工作的一个缩影。“这些年,全区各级政府及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将交通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落实了环境保护责任,确保了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有序、有力推进。”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庄红翔介绍说。

据了解,2000年开始,以日喀则至江孜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为标志,我区交通行业公路建设重点项目全面落实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14年5月,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截至目前,全区含农村公路在内的所有交通建设项目全面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已达100%。

因地制宜 优化设计

2013年10月31日,墨脱县正式“摘帽”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去年年底,记者也曾拜访过那条“神秘”的公路。行走在波密至墨脱段公路上,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山多、树多、瀑布也多,还有很多需要专业术语来描述的地质结构。

据资料显示,在国内公路建设中,墨脱公路有6个“最”: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裂度最大、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业内人士认为,丰富的植被是修建墨脱公路唯一的有利因素,这些植被将使墨脱公路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生态环保公路。然而,公路建设也面临极大的环保压力,是对人类筑路工程技术的极端挑战。在起初的规划中,工程咨询方就认为这条路应该在满足“可知性、可治性、可靠性”的前提下进展。近期目标重点以“通”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延长全年通车时间,加强养护和保通,力争全年8至9个月的通车时间,以四级路为基础,局部困难路段还要降低标准;远期目标解决“畅”的问题,通过管养、对地质灾害的逐步治理以及局部路段的进一步完善改造,逐步提高通行能力,将墨脱公路最终建设成为一条科技、生态、环保示范路。如今,墨脱公路已畅通两年多,墨脱人民已不再因雪山的阻隔而远离世人的视线。

不谋全局者难以谋一域,不谋一世者难以谋一时。在我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的公路建设领域,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优化的过程,并不是要等发现“病症”去补救,而是必须在设计之前就开始。优化设计并不是一道算术题,也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因地制宜。

林芝市岗嘎大桥至米林县公路新建工程,位于林芝市米林县境内,是我区东部核心区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期设计阶段,要求设计单位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充分考虑路线走向和控制点的合理性;路线设计中充分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和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利用既有道路路基,减少对边坡的扰动。为使工程建设对沿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要求设计单位不断优化设计,加强方案比选,最大程度地保护原有自然生态。在环境与技术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减少高填深挖;合理调配土石方,严格控制土石方工程量;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将取、弃土和改造土地结合起来。

山南市自2012年以来实施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一是选线尽量做到公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减少填挖方量。对于新开线路,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采取绿化措施补救,绿化工程和路面工程同时施工;二是选桥定位和确定桥孔布置方案时,尽量不压缩河道,确保洪水顺利宣泄和地面水的排除;三是对开挖的土石方尽量考虑利用,减少弃方和外借石方量,保护生态环境。

严格施工 强化监管

“公路交通建设中贯彻美丽西藏的要求,就是要把建设美丽西藏的理念贯彻到公路交通建设全过程,理念要美、设计要美、施工要美、管理要美,使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扰动、生态功能的影响、生态资源的损伤降到最低,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公路交通建设的应有之义,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做建设美丽西藏的先行者。”自治区副主席边巴扎西在2016年公路交通建设领域环境保护工作政府专题会议上如是说。

理念美、设计美的同时,施工还要美。山南市汀勒公路在建设中显得“小心翼翼”,生怕给“美丽”二字抹了黑。一是合理选择临时驻地,尽可能就近租用现有建筑,避免占用土地造成生态破坏;对于确实需要占用的土地,在工程完工后进行认真恢复。二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取土场尽量选择荒地、沟谷等无植被地段,减少生态破坏,弃土场全部选择荒地,并根据需要修筑必要的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弃方完成后在表面覆盖种植土并有效绿化。三是积极做好森林防火措施,禁止乱砍滥伐,禁止在野外随意使用火种;对于施工需要经过林区的电线,及时与当地主管部门联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定期进行巡逻检查,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火灾。四是对施工中车辆行驶路线经常进行洒水处理,减少扬尘量,避免施工车辆扬尘对周围农田的污染。拌合站必须设在居民区的下风口处,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必须带除尘设备,防止或减少空气污染,保证居民正常生活。五是采用钻孔方式进行桥梁桩基础施工,设置泥浆沉淀池,排除的泥浆经沉淀处理后才排入沟渠。

在公路交通建设中,我区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在积极履行保护环境主体责任的同时,也强化了对施工单位的监管。

近年来,昌都市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所有建设领域项目的环保工作,成立了各项目办主任为组长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引进了专业的第三方环保监理机构。昌都市省道303线洛隆至边坝公路大部分路段山高沟窄,施工保通难度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形成了取、弃土场和施工便道。环保小组组织各单位积极整改,截至目前共恢复取、弃土场39个,关闭并恢复便道87处。对于沿线存在的乱弃土现象,环保小组在整改中加强力度,要求施工单位对弃至边坡附近的弃方重新挖掘,运至指定的弃土场。为保证河道的排水畅通,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路基,对河道进行认真排查和清理。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公路交通建设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力争2020年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对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环保先行的理念,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点来抓。要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环境保护,自始至终秉承打造“生态路、环保路、精品路”的信念,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