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5 16:39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喜欢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还能精神饱满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在拉萨市宗角禄康公园,每天都要晨练半小时的孙山如是说。
在拉萨市的各个全民健身点,和孙山一样喜爱锻炼的人随处可见,他们有的年过六旬,有的朝气蓬勃,但都把体育健身当成每天的“新常态”。
“‘十二五’期间,我区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身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自治区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姚永刚说。截至“十二五”末,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7.5%,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
孙山跑步的地方要经过一处广场,这里是广场舞和太极拳的“地盘”。广场上配备了音响、歌碟、播放机等物品,只要音乐一响起,健身的市民很自然就聚在一起。从《北京的金山上》,到《小苹果》,再到《拉萨祝福你》……他们一曲接着一曲,随着音乐节奏尽情展露舞姿。众多的健身运动项目中,太极拳是最适合在高原开展的项目之一。我区在拉萨、山南、林芝、阿里等地设立了多个太极拳练习点,太极拳运动已成为广受我区群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
在宗角禄康公园参加晨练的人群中,今年70岁的卓嘎有一个特殊身份——她是自治区培养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除了带领周围社区群众参与健身、示范标准动作外,她还经常讲解健身技巧和常识,倡导科学健身。
“十二五”期间,像卓嘎这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我区共培训了2180名,比“十一五”末增长一倍多。其中,国家级26人、一级817人、二级596人、三级741人,成为直接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健身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源。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015人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针对高原运动特点,我区开发了民族健身操、民族广场舞、民族广播体操等特色健身项目,推广了太极拳、健身气功、排舞、锅庄舞等12个重点健身项目。
“长期以来,地区、城乡间的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一大难题。2011年5月印发的《西藏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中,就把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要抓手。”姚永刚说。
目前,我区建立了体育下基层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为基层群众送上马术、排舞、锅庄舞等精彩表演,广受群众欢迎。各地(市)也积极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展“一地一品牌”创建活动,形成了林芝响箭、那曲赛马、日喀则白朗斗牛等一大批特色品牌,深受农牧民群众喜爱。
随着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推进,农牧区体育场所的普及和体育器材的配置进一步提高,成为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如今走在乡村田间,随处可见村民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村广场上打篮球,或是在劳动间隙跳起锅庄舞。广大农牧民群众健身条件和形式明显改善,符合区情、特色鲜明、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根据“十二五”期间开展的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统计数据显示,从拉萨、林芝、那曲的9个县(区)、23个乡镇、84个监测点接受测试的7568人中,我区国民体质达标率为76.4%(男性为73.9%,女性为79.2%;城镇人群为77.9%,乡村为73.9%),国民体质总体状况呈上升趋势,我区正阔步走在全民健身的“春天里”。
“‘十三五’期间,我区将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组织网络、活动网络、服务网络,确保实现群体活动多样化、健身设施便民化、体育健身常态化、健身服务科学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姚永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