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1 17:08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0
春暖花开的季节,从邦达镇沿318国道一路由北向南,来到静静流淌的玉曲河畔,顺着河继续前行,就到了左贡县旺达镇列达村,只见一座座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一幢幢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一棵棵新栽种的树苗,一辆辆轰鸣作业的农用机械,无不讲述着这座村庄正在发生的火热变化:每家都有家庭旅馆,每户都参与温室种植,每个人都有事可忙……
温室大棚增收致富
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2014年5月,国家在列达村投资91万元建设了首批10座温室大棚进行试点。试点成功后,于去年又投资192万元,扩建至30座。如今,随意走进一间大棚,西瓜、白菜、西红柿、茄子、青椒……各类品种应有尽有,并且长势良好。
“大棚里种植的蔬菜品种,都是村民根据季节和市场自主选择的。”联防组组长加永仁青乐呵呵地说,“每次采摘,看到哪家的棚因为技术好、管护好,收入比自家的棚高,其他村民就会暗下功夫追赶上来,现在种植技术一个比一个好,市场供应的蔬菜基本上每个组都能种。”
联防组组长具体负责大棚经营管理,是村里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制订出的一套独特方法:他们将这30座大棚分成10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个联防组长负责,联防组长再将每个棚分给4户群众全权负责。虽然村民的种植积极性非常高,但是联防组长的任务也不轻,他们要时刻关注种植环境、蔬菜长势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提醒和安排成员进行种植、管护、运输、销售等。
“我们这里的菜,一茬接一茬的,四季都有,品种达到几十个。冬季上市的有萝卜、小白菜,现在是小白菜、生菜,下一茬的莴笋、西红柿也快成熟了。”正在采摘小白菜的村民们争相说:“每个棚每月收入在2500元至3000元之间,我们不用出门打工,在家也能致富。”
家庭旅馆方兴未艾
“在经营藏家乐家庭旅馆时,收入最多的一户一年高达5万多元,最少的也有3000多元,平均下来每户基本能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旺达镇副镇长、列达村党支部书记洛松旺堆说,列达村除了温室大棚项目,还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藏家乐旅馆旅游项目,目前全村有45户村民发展了藏家乐旅馆,今年还要再开发67家。
记者在村民加永仁青家开的藏家乐旅馆内看到,一排排摆放整齐有序的床位,干净整洁的被褥,厕所、洗浴室一应俱全,每个房间按照大小摆放2到6张床位不等。据了解,加永仁青共有18个床位,过往旅客在这里住宿,每个床位收30元钱,如果在这里吃晚饭每人加收20元。
加永仁青自豪地指着大门上“乡村旅游示范户”的牌子说,他是2008年由市旅游局首批授予的3家旅馆之一,刚开始每年只有几千元的收入。现在他家旅馆的年收入有几万元,温室大棚每年有近1万元的收入,加上大儿子常年驾驶家里的大车在各地跑运输又是一笔收入,以及自家地里的收成,每年收入大概在18万元左右。现在增收路子宽了,现金收入也多了,全村群众的收入都在节节攀升。
农牧民施工队由小变大
列达村农牧民施工队成立于2012年8月,注册资金50万元。目前有198名群众组成,由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统一组织、统一调度、统一实施项目。在建立之初,村“两委”就将施工队划分为2个组,施工过程中,采用轮流作业的模式进行,由各组组长具体负责。
每项工程结束后,给队员及时发放工资、结余资金后存到年底,将大部分利润给群众分红,并预留一部分作为来年的运转资金。短短几年里,施工队也迅速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目前,已经拥有搅拌机、振动机、发电机、伐木机、翻斗车、拖拉机等各类施工运输机械70余台(套)。
有效的管理、完善的设备、良好的口碑,为施工队带来了为数不少的工程合同,从村里的30座温室大棚,到前村玉曲河畔河堤堡坎修筑,从藏家乐的修建装修,到县良种基地机械化土地平整项目……运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队员的收入也相应水涨船高,从以前每人每天几十元,已经增加到了平均每人每天250元。
村干部们还表示,村里今后还要继续招收队员,扩大施工队的规模,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实践,增强队里技术实力,争取更多的工程合同,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受益。
谈及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作为领头人的洛松旺堆并不满足。他从河堤边的桥上,回头指着村里温室大棚的方向,准备把现在温室大棚后面的空地利用起来,争取300万元扶持资金,发展藏香猪养殖业;招商引资300多万元修建宾馆、餐馆、停车场、洗车场、博物馆等,打造成一个旅游综合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