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3 16: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时下,我区正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新型城镇化不在于“城新”,而在于人的流动。
城乡结构优化和社会结构优化最终都要依靠人的流动来实现。对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影响一般认为,对迁出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对迁入地来说,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总体而言,人口的正常、有序流动与迁移是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进步、产业结构分化的重要体现。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西藏社会服务、管理与保障等社会建设工作要适应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社会形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尤其是“适应流动性”是一种新要求。
如何适应这种社会变化的新趋势、新要求,我区应转变以往定居化的服务管理保障思路、模式和机制,变静态管理服务为动态管理服务。
首先要充分认识流动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其对社会管理服务带来的压力主要是政府自身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和体制建设滞后带来的暂时性难题,因此,要“多疏少堵”,加强引导服务,使不利于流动的管理方式尽快转变。第二,要充分认识不同地域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大趋势,进行依法管理、开放式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第三,要充分认识农村人口向乡镇城区聚集也是社会发展大趋势。城镇的容纳力不足不是拒绝人口迁来的理由,进入城镇居住的农牧民出现种种不适应并不是他们自身落后的表现,反而体现的是当地政府的执政、管理、服务、教育、引导水平的滞后。因此,政府要提前规划,营造条件,变“无序”为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