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江达电(通讯员王艺融)今年来,江达县持续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党员干部结对认亲交朋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推行“双卡三化”菜单式服务,密切党群血肉联系,催生党群鱼水深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政策明白卡”搭天线。精心制作“政策明白卡”、“政策宣传挂历”25000余份免费发放给基层干部群众,确保了政策宣传不留死角,不存盲区。明白卡和挂历制作中,工作人员注重融入民族文化、民族元素、民族符号等图案,采用“藏汉”双语的形式将惠民政策展示出来,整体设计疏朗、主题鲜明、色调喜庆,深受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喜爱。
“便民服务卡”惠民生。持续深入开展“结对认亲”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组织参与活动党员干部达700余人次。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党员干部签订服务承诺书700余份,向群众发放涵盖个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服务内容为主的“便民服务卡”3000余张,受理群众诉求2500余件。同时,县委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33党员干部进行了表彰,发放奖金26400元,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
“网络化服务”全覆盖。制定县级干部和县(中、区)直部门包乡镇、包村、包寺制度,将全县划分为52个片区,每个片区由县委常委带领其他县级干部、单位对片区内乡镇及村(居)、寺庙社会局势稳定、经济发展、党建、精准扶贫和教育、卫生等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和帮助。以自然村为单位,将全县划分为314个网格,每个网格确定1名政治立场坚定、服务意识强、工作责任心的农牧民党员担任党建联络员和民情信息员,及时搜集反馈民情。县乡党员干部带头每月定期深入联系点村(居)走访,倾听群众反映问题和困难,当场解决问题200余件。
“多元化服务”顺民意。结合农牧区实际和农牧民需求,发挥乡镇便民服务大厅、村(居)便民服务室平台优势,科学合理设置了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文化教育、医疗保健、计生服务、儿童帮教、扶贫解难、民事调解、治安巡逻、义务服务、民意反馈、文明倡导、环卫督导、就业指导等14项服务菜单,设置服务岗位500个,细化了服务内容,明确了岗位职责,拓宽了服务范围。县乡两级组织业务培训14期,有效增强了服务人员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人性化服务”暖民心。一是推行“零距离”服务。全面深入推进群众事务干部全程代理机制,将业务送上门,将服务送到家,全程代办群众业务1000余件。二是推行“零空隙”服务。以村级活动场所为平台,全面推行村干部24小时轮班制度,确保群众诉求能得到及时掌握。三是推行“零上交”服务。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制定工作台账,确保处理结果“一帐明”。设置民意反馈箱108个,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了解群众更深的诉求,真正实现了“村民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