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免费发放19艘农村渡船 全区所有木船将逐被钢船取代

2016-03-30 09:4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昨日,自治区地方海事局在山南浪卡子县羊湖举行了自治区农村渡船移交仪式。据自治区交通厅党委委员、巡视员索朗群佩介绍,今年全区共采购19艘20客位的渡船,其中山南8艘、昌都6艘、林芝5艘。为解决农牧民渡运问题,这19艘渡船将陆续发放到农牧民手中。西藏农村渡船报废更新工作是一项民心民生工程,能够切实改善农牧民群众出行条件,充分体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十三五”期间,交通部门将继续推进渡改桥工程,农村渡口将逐步减少,木质渡船也将逐步被钢质渡船所代替。

8艘农村渡船

昨日投放山南浪卡子县

站在羊湖旁边,记者看到两艘农村渡船停靠在湖边。白色的船体,红色的船顶下方镶嵌着藏式风格的木质雕饰,远远望去显得特别漂亮。据自治区地方海事局水运科卢霞飞介绍,这艘船的船舶下半部分是钢质,上半部分是玻璃钢材质,该结构有利于船舶的稳定性,钢玻结合的渡船不但外形美观,而且环保卫生。“山南浪卡子县共投放8艘农村渡船,其中扎康村1艘、苏觉村1艘、拥布多寺3艘、色多村3艘。待山南农村渡船发放完毕之后,昌都、林芝也将陆续开始发放。”卢霞飞说。

在发放仪式上,自治区地方海事局与山南地方海事局签订了《西藏自治区农村渡船移交协议书》,现场将2艘钢质农村渡船交到了当地农牧民手中。相关监管单位和责任单位也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

走进船中,记者发现,这艘船分为驾驶舱、船舱、机房三部分。船舱中有两排座位,可同时容纳20人,船舶显著位置张贴着各种常用的安全提醒告示牌。船舱上面还配备了25件救生衣(包括2件儿童救生衣)、救生圈,以及灭火器等设施。机房部分与船舱被一扇门隔开,机房内共设有两台发动机。据自治区地方海事局水运科科长普布顿珠介绍,之所以配备2台发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船的安全性能,1台作为备用,航行过程中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备用发动机可保障船舶持续运行。

穿上救生衣,渡船行驶在羊湖中。站在船头,记者可以将整个羊湖收入眼中,蓝蓝的湖水让人心旷神怡。过了几分钟,船舶从羊湖这边开到了对面。渡船使用既方便快捷,又环保卫生。

23年的老渡工

将驾驶钢质渡船渡运村民

曲桑达杰是山南浪卡子县扎康村的村民,也是一位开了23年渡船的老渡工。不过,当这位老渡工看到刚刚发放的新渡船时,他的脸上挂着一丝烦恼。“这条渡船外观漂亮,行驶速度又快,但我不知道怎么驾驭它。”曲桑达杰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每天用牛皮筏子载着村民渡过羊湖;等到了上世纪80年代,牛皮筏子退出了历史舞台,木质渡船代替了牛皮筏子。从此以后,他每天靠驾驶木质渡船帮村民渡过羊湖。不过,他怎么也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驾驶钢质渡船渡运村民。

“渡船发放到农牧民手中后,钢质渡船生产厂家已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如何驾驶这条船,一直等到农牧民学会为止。”据普布顿珠介绍,我区目前没有符合资质的船员培训机构,大部分渡工是当地的农牧民群众,文化程度低,进行正规化系统化培训尚不具备条件。因此,厂家承诺并安排技术人员来到西藏,现场对渡工进行实操培训。具体培训时间要根据渡工实际操练程度而决定。

“这艘船的行驶速度为10公里/小时,是木质渡船行驶速度的近10倍。从扎康村乘坐木质渡船渡过羊湖,以前需要1个小时,现在驾驶钢质渡船最多只需10分钟。”曲桑达杰说,通过培训,他已经掌握了驾驶这艘船的基本要领,但船舶停靠岸技术还不熟练,他会努力学习,尽快熟练掌握驾驶钢质渡船技术。

“十三五”期间

钢质渡船将取代木质渡船

据卢霞飞介绍,自2013年起,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开展了西藏农村渡船报废更新调研工作,对西藏的渡船现状、渡船需求、水域情况和渡口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根据四川省地方海事局对船厂的推荐意见和调研结果,向自治区财政厅上报《关于更新西藏农村渡船实行单一采购的请示》并获得批准,决定由四川简阳飞舟船厂制造生产这批19艘20客位渡船。后经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西藏自治区地方海事局与交通运输部多次沟通协调、高效衔接,交通运输部从关心西藏农牧民群众出行实际需求和党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怀出发,同意2015年对西藏农村渡船报废更新给予全额补贴的特殊政策。目前,全区共全额补贴19艘船,每艘船价值近20万元。目前,山南浪卡子县已发放8艘,林芝、昌都将陆续把渡船发放到农牧民手中。

据索朗群佩介绍,目前,全区共有渡口16道,码头32处,主要分布在雅江、澜沧江流域。“十二五”期间,交通部门自实行渡改桥工程以来,农村渡口不断减少,牛皮筏子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被木质渡船所代替。“十三五”期间,交通部门还将继续实施渡改桥工程,木质渡船也将逐步被钢质渡船所代替。 虽然历经几百年的牛皮筏子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不允许作为渡船使用,但牛皮筏子可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等领域发挥它的长处,让世人记住它作为一种水上交通工具,曾经也给当地农牧民留下了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