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奋发有为谋跨越

2016-03-10 10:05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0

“昌都工作会议顺利召开,川藏联网竣工投运,果多电站首台机组发电,撤地设市成功实现,旧城改造全面完成,对口援昌力量得到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过去最难走的路也越来越好啦!”谈起过去5年藏东大地上的变化,昌都市市长阿布如数家珍。

“十二五”期间,昌都以缩小与全区发展差距、建成小康为目标,以科学长足发展、长治久安为主题,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切实用好特殊政策,大力实施“强工兴市、东西发展,创建基地、夯实三基”发展战略,全市经济保持了科学长足发展的好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

昌都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6亿元,年均增长15.2%,是“十一五”末的2.03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年均增长24.26%,是“十一五”末的2.9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5亿元,年均增长19.93%,是“十一五”末的2.48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2亿元,年均增长26.6%,是“十一五”末的3.25倍。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坚持“提升国道、打通乡村、发展航空、建设铁路、保障能源、畅通讯路”,加快推进国省道、乡村及寺庙公路建设,公路总里程1.46万公里。实施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开通昌都至重庆航线,每周航班从2010年的7班增加到21班。综合能源体系加快发展,总投资66.3亿元的川藏联网工程竣工投运,果多、觉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20.3万千瓦,主电网人口覆盖率提高14个百分点,发放户用光伏系统6.7万套,基本实现临时过渡用电人口全覆盖。水利工程体系大力推进,农田保灌面积达29.7万亩。通讯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通信“村村通”、移动网广覆盖、宽带通信、应急通信等工程进展顺利,乡(镇)通光缆率达98%,所有行政村都通电话。

特色产业蓬勃兴起。着力建设国家“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藏东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全力做好三江水能、优势矿产以及特色农畜产品开发。规划建设三江干支流电站49个,总装机3585万千瓦,在建大中型水电站4座。玉龙铜矿二期工程有序推进,铅锌矿、铁矿石、菱镁矿整合开发有序推进,昌都新型干法水泥厂、卡诺圣天然矿泉水顺利投产。做强优势加工产业,建设八大种植养殖基地,突出抓好八宿荞麦、芒康葡萄、丁青虫草、类乌齐牦牛肉等特色农牧产业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三江流域、茶马古道、康巴文化、红色旅游四大品牌,2015年接待旅游145万人,旅游总收入11.8亿元。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坚持“提升打造中心、创建新区、发展环周三线重镇”的基本思路,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新区为支撑、以环周三线为联结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昌都老城区改造全面完成,1300多户拆迁户陆续搬进新房。昌都撤地设市顺利完成,编制完成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和60个重点乡(镇)规划编制,县城及重点乡(镇)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工程进展顺利,9861套乡(镇)周转房项目全部开建,昌都新区开发初具规模,俄洛新区及类乌齐、左贡、八宿等园区建设有序推进。

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实施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健全“一个领导负责、一个部门协调、一个班子服务、一套措施落实、一个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在建项目,创造条件开工一批新建项目,积极争取一批待建项目,规划论证一批后备项目,提前实施一批“十三五”项目,抢工期、提进度、保质量。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8亿元。自治区昌都工作会议确定“十二五”时期投资445亿元实施151个项目支持昌都发展,为经济注入了新动力。抓重建,“8·12”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面完成。

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制定昌都市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启动实施行政审批、社会治理、农村农业等10多个重点领域改革,承接、取消和下放190项行政审批事项,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按照“五放”要求,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全面落实“低门槛、零注册、轻税赋、强支撑、少检查、重激励”的政策措施, 鼓励各类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竞相发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1.5万户,注册资金131.2亿元。采取完善开放平台、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基础建设等措施,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招商引资45亿多元。加强与对口援藏市企的交流合作,推动援藏工作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深入开展。5年累计落实援藏资金18.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