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藏东明珠焕新颜 西藏昌都市旧城改造记

2016-01-05 07:34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藏东明珠——昌都市鸟瞰图。(昌都市委宣传部提供)

藏东明珠——昌都市鸟瞰图。(昌都市委宣传部提供)

三 年前,记者在昌都市区内看到的是破败的房屋、濒危的桥梁以及满大街的污水、垃圾,通往强巴林寺的道路还是土路,一过车辆就尘土飞扬;而现在的昌都,建起了 高楼大厦、坚固结实的桥梁和干净整洁的街道,一条柏油路直通到强巴林寺,路边的朝佛群众再也不用捂住口鼻遮挡灰尘。昌都变了,藏东明珠亮了,这一切都要归 功于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旧城区改造。

长期以来,受经济、地理、交通等诸多因素制约,昌都市城市建设发展缓慢。截止到2011年底,市区 建成区面积仅为4.6平方公里,80%的旧城区未曾改造。“改造前,城区道路狭窄泥泞、污水横溢、人车拥挤,没有给排水设施。居民住房多以土坯房为主,建 筑密度大,布局混乱,且危房众多。”昌都市住建局局长霍映章说,旧城不仅影响到居民正常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昌都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 彻底解决昌都镇旧城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昌都市经过反复调研、科学论证,于2012年4月全面启动昌都镇旧城改造工作,并同步实施昌都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 升。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昌都市整合国家资金、援藏资金、贷款融资和撬动民间投资等渠道,累计筹措资金70亿元。“在比较好的地段,我们依靠 引进外资、修建商铺,最大限度降低资金压力。”霍映章说。

旧 城改造,居民拆迁历来是个大问题。据介绍,此次昌都旧城改造共拆迁居民1300多户,拆迁房屋总面积27万平方米,如此大规模的拆迁如何能平稳进行?霍映 章告诉记者,过渡安置期间,昌都市对居民进行了妥善安排。“租房居住的,政府付给租金。租不到房子的,由政府提供临时住房。”此外,昌都市修建的还原房底 层为商铺,上面是住宅。对拆迁居民实施“就近还房、拆一补一”的措施外,居民还可优先以优惠价格认购底层商铺。政府甚至还给每户发放一定的搬家费、装修费,从而实现了拆迁户“零上访、零事故”。、

卡 若区城关镇昌庆街居委会书记嘎玛多吉,改造前家里的住房面积是187平米。改造完成后,他不仅置换了一套相同面积的楼房,还以优惠价格又购买了一套。“以 前街道全是土路,一下雨就无法走路。房子是土木结构的,有时还漏雨。”嘎玛多吉说,昌庆街居委会共有168户居民,现在已有115户回迁住上了楼房。“这 是千百年来,我们康巴人做梦也想不到的。”

昌都市内的胜利街,改造前是一条人车混杂、通行不畅的主干道。如今,新建成的胜利街下穿隧道实现 了“车从隧道过、人在街上行”。据住建局另一位负责同志介绍,这条下穿隧道是整个西藏首个下穿隧道,创造了多个第一。隧道上的街面两侧,是繁华的商业场 所,金店、眼镜店等已纷纷入驻,街道中央是圆形的喷泉广场。以昌都博物馆为中心的商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与山顶的强巴林寺融为一体。

昌都 市还同步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了“六路”(茶马南路、茶马东路、解放路、三江路、胜利路、德吉路)、“六桥”(茶马桥、胜利桥、卧龙桥、澜 沧江天津大桥、生格村南桥、野猪坝大桥)、“三广场”(茶马广场、解放广场、亲水广场)、“一园”(吉祥明珠公园)以及给排水、地下综合管廊等配套建设, 极大地改善了市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硬件提升了、城市变美了,昌都市又将目光转向了提升城市居民素质。在市区,晚饭后很多市民能看到一个身影,不时地弯腰捡起地上的烟头、纸屑等垃圾,他就是自治区党委常委、昌都市委书记罗布顿珠。 “书记能亲自捡垃圾,他都可以抹开面子,我们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昌都市一位市领导干部对记者说,市里为每个干部配备了垃圾钳,原本是担心干部们羞于 低头弯腰。“可大家都不用,而是直接弯腰去捡。”“现在大家的卫生意识都提高了,市区比以前干净更干净了,我们的工作量也变少了。”55岁的环卫工人仁青 拉珠说。

今年6月,经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组的实地考察和评审,昌都市被命名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昌都市康巴茶马城街区为“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名街”。如今的昌都,一改昔日破旧不堪、脏乱差突出的落后面貌,一个“工业发达、商贸繁荣、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藏东新城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昌都市卧龙街的新旧变化。(昌都市委宣传部提供)

昌都市卧龙街的新旧变化。(昌都市委宣传部提供)

 

昌都市安康花园的新旧对比。(昌都市委宣传部提供)

昌都市安康花园的新旧对比。(昌都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