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华社评论员:摈浮去躁,用定力提升时代气质

2015-12-10 10:08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 题:摈浮去躁,用定力提升时代气质

  新华社评论员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讲述的故事引起广泛共鸣。多年潜心研究,团队密切协作,执着科研攻关,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获取灵感,终于发现和提取了青蒿素,使之造福人类。“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株“中国小草”改变无数患者的命运,让世人感慨万千。这份“礼物”,不只是惠及苍生的科研成果,更是淡泊名利、专心致志的难得定力与精神境界。

  科学研究是艰辛的事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方能有所作为。这是一种宝贵的定力。古人云:“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古往今来,不管什么领域、什么行业,定力是成事之基,专注是成功之道。反之,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无论为学还是创业、为政还是创新,都为大忌。

  习近平总书记曾同几位艺术家交谈,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诚哉斯言!一段时间以来,追求“短平快”、粗制滥造等文艺“浮躁症”,深为社会诟病。现实中存在的浮躁风气,人们深有感触。从一些高校片面追求论文发表数量的科研浮躁,到一些干部热衷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制造政绩泡沫,再到“赚快钱”“走捷径”等功利心态在社会上颇有市场,浮躁的负能量,传播较广、危害不小。在反思中,一种社会共识日益凸显:今天的中国社会,在快速前行中,格外需要摈浮去躁,涵养定力,行稳致远。

  摈浮去躁,涵养定力,就应树立高远之志,摈弃功利之心。《庄子》中载,鲁侯问木匠梓庆:为何能把鐻做得鬼斧神工?梓庆说:将为鐻,必齐以静心,不敢怀庆赏爵禄、非誉巧拙之想。所谓“静心”,就是心无杂念、志存高远,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利,正如屠呦呦总结几十年科研生涯,最深的感受是“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世事纷繁多变,把目光投向远方,用正确价值观来导航,才能跳出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以思想定力开拓广阔天地。惟其如此,领导干部才会防止短期效应,着力打基础、利长远,企业商家才会摆脱低俗营销、打造诚信品牌,“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的价值主流才会不断壮大。

  摈浮去躁,涵养定力,就应激发笃行之力,力戒虚浮之风。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烧水如果耐不住性子总掀锅盖,必然是开得慢。现实中,抄“近道”、耍“心计”,最后栽了跟头的案例,更是发人深省。事物发展有其规律,拖不得,也急不得。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大到建成全面小康,小到个人幸福生活,都需要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在福建宁德,班子换了几茬,但“拔穷根”一以贯之,一任接着一任干,创造了摆脱贫困的实践样本。不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啃下雾霾治理等硬骨头,没有捷径可走,树立愚公移山志向、拿出滴水穿石韧劲,一点一滴地改变,实实在在地推进,梦想就会逐渐照进现实。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热词:主要看气质。一个人的气质,不决定于“脸”,而在于内在修养;一个时代的气质,也不能靠物质来定义,社会风气、社会心态才是最深刻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反“四风”到践行“三严三实”,从保持战略定力到增强改革定力,治国理政的大逻辑中,激荡着尚俭戒奢、务实治虚的风气之变,向精神世界注入了正能量。摈浮去躁,涵养定力,重塑变革时代的气质,这样的中国故事已经开始,它呼唤全社会精心书写,更期待我们每一个人去倾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