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09:5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导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奇葩,承载着人类智慧和辉煌,它是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唐卡、藏戏、藏香、藏药、格萨尔说唱……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名词,却拥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共同名字,那就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件件非遗项目笼罩着 文明、智慧炫目的光环,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了历史、艺术与市场的价值,更体现了我区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向世人传达着藏民族自强 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非遗——共同的称呼
其实,许多非遗项目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我们常常燃起的尼木藏香;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藏纸;守护我们健康的藏医药,以及闻名海内外的唐卡……这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落入银河的珍珠,记录着藏民族代代相传、繁衍生息的历史。
2005年,我区全面启动非遗普查工作,12支非遗普查工作队走遍了全区120万平方公里土地,摸清了我区非遗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与此同时,10年 来,中央和自治区投入专项资金近2亿元,有力实施了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立法保护,全面加强了名录体系、传承队伍和传习基地建设,使丰富 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为大力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承人队伍建设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核心之一,只有拥有一批稳定的传承人队伍,非遗保护工作才有支点。为进一步壮大我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示范带动相关 项目活态传承和有效保护,10年间,我区先后命名了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目前,我区有格萨尔说 唱艺人次仁占堆等68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50名传承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基本形成了国家、区、地 (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了178项,县级名录已达到1117项,年内有望实现县 县有名录的目标。
非遗——世代守望相传
在我区,聊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能不说藏纸,而谈到藏纸就肯定要说“雪拉”藏纸。“雪拉”一词传说由五世达赖所赐,据说当年五世达赖行走到雪拉村,吃到村民制作的酸奶,大为赞赏,因此赐名,“雪”即酸奶,“拉”为好的意思。
雪拉村属于尼木县塔荣镇,这里不止酸奶好,其藏纸制造术从古至今都是盛名远扬,也是旧西藏著名的五大藏纸之中、现在仍然完好传承下来的唯一一种。聊起雪拉藏纸,从事雪拉藏纸工艺已有51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次仁多吉老人这样说:“没有藏纸,写藏文就不漂亮。”
次仁多吉出身当地一个藏纸世家,“在尼木县,曾经从事藏纸工艺的有16户人家,后来因为原材料短缺、销路不畅等原因,渐渐就只剩我们一家。”次仁多吉说, “这是家族传承的手艺,不能在我这里消失了。”也许正是这种融入血液的传承和坚持,让次仁多吉在乏人问津的日子里,仍然坚持了下来,最终,尼木雪拉藏纸得 以“存活”至今,并在时间长河之中熠熠发光。2006年5月,藏纸制作技艺正式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次仁多吉成为国家级藏纸 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跻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藏纸这一民族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文化与典藏价值,日渐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次仁多吉的经营理念和制造理念也随之不断更 新,“民族特色更加突出,制作工艺更加细腻,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有机会将藏纸技艺和产品传播出去。”
不仅是藏纸制作,还有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创新,在现代市场大潮中成功“复活”,迎来第二次生命。
非遗——精彩的盛宴
“堆谐”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藏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传统歌舞艺术。2007年,央视春晚舞台上,西藏日喀则拉孜县的农民艺术家用一曲热情沸腾、原 生态藏族歌舞“堆谐”《飞弦踏春》完美征服了电视屏幕前的中国和世界各国观众,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场非遗盛宴。晚会过后,《飞弦踏春》被一些西方朋友们赞誉 为——“中国的踢踏大河之舞”。
2008年,拉孜堆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年来,在我区何止是“堆谐”,同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久河卓舞”、 “丁青热巴”等等也为我区非遗保护工作增添了荣誉。在春晚舞台上、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展演”、“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等全国性歌舞大赛上及 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堆谐”欢快的舞步、“久河卓舞”的粗犷奔放、“丁青热巴”高超的技巧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藏文化特征,成为我区耀眼的名片。
为进一步增强非遗保护工作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近年来,我区以“文化遗产日”、“雪顿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西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从而提高社会各界的文化认同,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此外,为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 传习活动,我区结合非遗资源分布和保护现状,命名了113处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4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2个自治区级生产性保护示 范基地,扶持各类传承活动开展。藏药、唐卡、藏香等国家级项目顺应市场需求,积极开展生产性保护工作,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 益。目前,全区已涌现出了拉萨娘热乡民族风情园、娘热乡民间艺术团、雪巴拉姆藏戏队、拉萨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西藏唐卡画院等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演 出、展示为主的龙头文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