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重庆西藏中学30年办学路:歌乐山上“和泽”赋

2015-11-09 07:37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巍巍歌乐,嘉陵之上,苍翠山脉,英雄之地。歌乐山,记录了重庆这座城市光辉的历史片段,孕育了永存的红岩精神,承载了新一代中国人宝贵的爱国情怀。

重庆西藏中学——这所内地西藏班(校)在校西藏学生最多的学校,这所高咏藏汉同心赋的学校,便坐落于歌乐山的苍山翠柏间。

自1985年建校以来,重庆西藏中学始终秉承“品业兼修、汉藏和泽”的办学理念,围绕把学生培养成为“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战士、建设新西藏的骨干、传播现代文明的模范”这一办学目标和政治使命,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办校,和谐立校,内涵发展”的“智力援藏”路子,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后备力量。

特色办学 “红”“绿”相映

每年3月5日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活动,“11·27”歌乐山烈士陵园祭扫活动,一学期一次的国防知识讲座;一年一次国庆期间军政训练……建校伊始,重庆西藏中学便与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建立了共建关系。每年的“十个一”共建活动,使“红岩精神”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牢印在学生脑海。

作为一所新型民族学校,“红色”的传承,正是学校必须扛起的一份特殊责任。而军民共建、民族团结,无疑是“红色教育”的一个有力平台。“红色教育”不仅在每一位学子心中生根拔节,也结出了累累硕果,“五个认同”进一步增强:每年初中毕业生100%加入中国共青团;2000年开办高中班以来,已有300多名同学参加了雪鹰业余党校学习,37名品学兼优的同学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除却鲜艳的“红”,重庆西藏中学还有碧翠的“绿”——倡导环境教育。

学校结合绿色环绕的地缘优势,构建完善了“一个目标两大载体(学科和活动),三种形态(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四条途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环保夏令营,环境兴趣小组活动,社区环境教育的协作和共建)”的教育框架。

在这里,不仅有环保知识进课堂等特色教学,有“红领巾废品回收站”等特色组织,还有延续多年的环保时装秀、环保绘画作品、环保征文等特色活动……绿色文化渗透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展露于师生的日常言行中。

全面发展 桃李芬芳

30年来,学校教师有一个质朴的共识:孩子们千里迢迢前来求学不容易,我们总不能几年后让孩子被淘汰掉,再原封不动地给人家送回去。

然而,基础弱、底子薄是很多学生共同存在的弱点,再加上汉语、藏语、英语同步教学,常常使一些学生在理解力等方面出现较大困难。

因此,教学对于老师们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对于个别学习特别困难的孩子,老师们总是牺牲大量的个人休息时间,无偿进行个别辅导。同时,学校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渗透新课程理念,总结出了“低起点、重实践、多探究、勤反复”的“学本式和泽卓越课堂”模式。此外,为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学校还成立了阅读班、书法班、刺绣班、动漫欣赏、科技班、舞蹈班、吉他班、义工班等16个社团,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学校先后有1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市区级奖,3人次分别被授予全国科技创新之星奖、重庆市科技创新市长奖和沙坪坝区科技创新区长奖。

30年来,重庆西藏中学为西藏累计输送近5000名优秀初、高中毕业生,每年中考、高考成绩位居全国内地西藏班(校)前列。2015年高考取得自2000年开办高中以来的最好成绩,多名学生被名校录取;今年首届进藏干部子女班参加中考,名列内地西藏班7所学校总分第一,各科均分第一。

办校如家 以爱传爱

“离开学校已经好几年了,但我时常会想起那里的一草一木,想起像阿妈一样的老师,想起像兄弟姐妹们一样的同学们。”这是2008级毕业生西洛次仁在电子同学录里写下的文字。点开一页页的留言,这样的心声还有很多。

办校容易,办“家”难。如何营造民族大家庭的和谐温暖?学校的教职员工寻找到一种最有效的途径——以爱传爱。

学生生病了,老师炖汤送药,一路陪伴;学生做错事了,老师耐心教育,不厌其烦;学生烦恼了,老师倾心长谈,及时疏导;学生想家了,老师放下工作、舍弃家庭,极尽安抚,笑语同欢……老师们长年默默奉献,用自己平凡、琐碎的工作向孩子们传递着党的民族政策、汉藏一家亲的深情、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爱的暖流弥漫在整个校园中。

2012年9月,学生尼玛突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存活者后遗症严重,而尼玛的症状已经是极重型阶段,病情严重需即刻转院,先后收到三道病危通知书。近50岁的黄建洪老师,明知道会有传染的风险,毅然决然地坚持24小时陪护在尼玛的身边,随时检查尼玛的身体,为他擦拭酒精……从校长到普通老师就一个念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兴许是上苍都被老师们感动了,6天后,尼玛终于脱离危险。

事实上,在重庆西藏中学,“爱”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哺育深恩胜父母,跪乳难表赤子心。”这是学生央拉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句毕业留言,也是高原学子回馈师爱的一个缩影。

“通过爱的传导,让学生感知爱、学会爱,并通过他们,向高原同胞传递‘一家亲’的深情。这种大爱教育,正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的。”重庆西藏中学校长李宗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