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谈新旧西藏对比——
现在住房堪比旧时佛堂
本报记者王玮
71岁的四郎扎西是左贡县旺达镇夯达村的党支部书记,去年底他全家四代人喜迁新居,搬进新建的160平方米藏式二层小楼,他说,感谢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好,全家才能住进这么漂亮的房子,这在旧西藏连想都不敢想。
四郎扎西告诉记者,在旧西藏,身为农奴的父母带着他们6个兄弟姐妹生活,和牲口一起住在土房子里,一家人穿的是破衣烂衫。大人小孩都给地主放牧种地,辛苦一天就换来一罐青稞,全家人根本吃不饱。有时爸爸带回来地主家吃剩的饭菜,剩饭就是孩子们眼中的美味。地主还收很重的税,当时人们比喻说:“就连烟囱冒烟,地主也要收税”。他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后,家里8口人分得了16亩地和4头牦牛,一年辛勤劳作后的收成都是自己的。全家人终于能吃饱穿暖。四郎扎西还支援解放军,为部队搬过弹药,每天都能得到工钱。如今,不仅有劳动力的家庭越来越富裕,就连低保户也享有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不用担心生活过不下去。除了种地放牧外出打工的收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还给村民补贴,日子都过的红红火火。
现在,四郎扎西儿孙绕膝,一家10口人四代同堂,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本来可以安享晚年生活,但他还在为村民进一步致富谋划,利用援藏资金开办汽车维修站,还打算向镇里申请项目,在新居河边的空地上发展蔬菜大棚种植产业。他说,新西藏有了这么好的致富政策,我们一定要把政策用好。
和四郎扎西一样,70岁的阿旺赤列是左贡县美玉乡斜库村党支部书记,他也经历过旧西藏的黑暗生活。在旧西藏,阿旺赤列一家是地主家的差巴(农奴),全家六口人,母亲带着3个兄弟和2个姐姐,吃的是最差的那种糌粑,现在人们拿来当喂猪的饲料。住的是摇摇欲坠的土房子,一下雨就漏水,好像随时要倒;一天到晚干活,才能换来一顿饭吃。阿旺赤列从七八岁就开始给地主干活,在田里耕作,或者放牧,还时时受到鞭打。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阿旺赤列一家6口人分到了6亩地,30多头牦牛,对土地、牲口有了自主权。1959年以后,阿旺赤列上了小学,扎玉区人民政府成立时,他就到政府干起了养马、做饭等后勤工作,一干就是七年。由于熟悉基层,后来他在美玉乡一直从事基层工作,宣讲政策,做思想工作近30年,直到1995年退休。2014年起任村党支部书记。
阿旺赤列说,现在是只要肯劳动,吃穿就不愁。现在他家有5口人,两个小孩上学,三个大人都是共产党员。住的是安居工程改善的住房,漂亮整洁,通水通电,在旧西藏只有佛堂才能和现在的住房相比。现在,在阿旺赤列的带领下,斜库村村民筹资买下了一处国道旁的道班房,改造成拥有24个房间的旅游驿站,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还将开办赛马等娱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