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那片善与美的热土
——记阿旺乡维多村驻村干部扎西旺堆
本报记者郝鹏举 谭泓 通讯员熊海啸
他没有滔滔不绝的过往,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他的工作就是长期坚守在最基层,用火热的真心对待周围的群众,用细心的服务帮助身边的百姓,在这片善与美的土地上,他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守住清贫,耐住寂寞,抛却杂念,扬起斗志,将青春年华化作对基层的热爱,融化在基层肥沃的土地之中,他就是贡觉县阿旺乡维多村驻村干部扎西旺堆。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悠然自得的牛羊,一座座低矮的土房点缀其间,这就是扎西旺堆驻村的地方,贡觉县阿旺乡维多村。维多村是阿旺乡阿育牧场的一个纯牧业村,海拔4000米以上,全村共有27户171人,牲畜1320头,主要为牦牛,群众收入主要依靠放牧和采挖虫草。
第一次见到扎西旺堆是在多扎村村委会,黝黑的皮肤,个子不高,但看起来很结实,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憨厚老实。由于维多村村委会正在修建,扎西旺堆平时住在离他们村五六百米外的多扎村,更多时候,他住在维多村老百姓的家中。
扎西旺堆的老家是林芝市墨脱县,他很小时父母就离异,9岁时父亲去世,他就跟着母亲四处流浪,艰难度日。“我很小,那时刚记事,我记得母亲在县里的一个单位当临时工,她把我接到县里读小学,后来她被查出患有乙肝,就被辞退了,当时母亲和我相依为命,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再艰苦的状况,她都没让我辍过学,她要我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谈起小时候的生活,扎西旺堆神情严肃,眼中含着泪花。“高中我是在那曲读的,从老家到学校要走3天,还要翻越一座很高的雪山,那时读书要住校,一般半年左右才回家一次,当时条件虽然苦,但是我一直没放弃,现在我成了国家工作人员,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让那些山区、牧区的群众再也不要过得那么苦。”
从2012年2月毕业分配到贡觉县莫洛镇苦达村,11月又被分配到阿旺乡,2014年12月又开始在维多村驻村,扎西旺堆从没有过任何怨言,他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就像他喜欢呆在村里,喜欢和村民呆在一起一样。“我在县城也没什么朋友,我去县城一般都是帮村里群众办事,办完他们的事,我就洗澡、理发,然后就不知道该干嘛、该去哪里了,我就会骑上摩托车返回村里,在村里我可以和村民们聊聊天,帮他们干干活,日子就不会过得特别无聊。”扎西旺堆说道。
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过惯了苦日子的扎西旺堆在村子里很是呆的住,从2014年底在维多村担任村文书以来,已经有8个多月时间了,他离开村子的日子屈指可数。“他去乡里或县里一般都是帮我们报各类材料、报照片等事情,县里离这里太远,很多村民又没什么文化,有些事情,村民办不来,只有靠他。”村长多登说道。
“我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记得一次他母亲生病,他来县强基办请假,当时他提出请假12天回去探望,由于来回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我们准备给他批假15天,但他坚持只请12天假,最后不到12天时间他就返岗了。”贡觉县强基办副主任彭金辉介绍说。
基层工作琐碎、繁重、枯燥、单调,可扎西旺堆最不缺的就是吃苦耐劳。“他经常帮我家干活,我们有时在牧场那边吃的东西不够了,或者其他东西忘在家里了,给他打一个电话,他马上骑着摩托车送过来,我们一年牧场要搬迁10多次,他每次都跟着跑来跑去,采挖虫草时他和我们一起住在山上,他就像我们每个家庭当中的一员。”谈起扎西旺堆,村民嘎松旺修满是感激之情。
由于交通不便,生活落后,维多村村民大都没接受过文化教育,思想观念落后,陈规陋习严重,各种不良习俗长期存在。“我经常利用聊天时间,向村民们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讲解各项法律法规以及一些科学卫生常识。”让扎西旺堆最在意的还是如何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
一个小小萤火虫,也有自己的光亮,也能照亮这世界的一点黑暗。在维多村驻村以来,扎西旺堆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将这里的蓝天碧草编织到自己梦想的蓝图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引导群众向善向美,拉近干群关系,让群众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