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山下红旗飘
——八宿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郝鹏举 谭泓
奋进的春雷刚刚响过,缤纷的夏花开始绽放,六月的藏东大地,草长莺飞,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勇士山下,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近年来,八宿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八宿县上下顺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征程上,在八宿县人民奋力拼搏、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总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鼓舞着力量,这就是飘扬的党旗……
科学谋划,优化结构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
“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培养好干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城市科学发展,造福百姓的关键”。在用人上,八宿县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以“结构调优、素质调高、功能调强”为目标,在维护稳定、落实项目、民生改善、服务群众、建强基层基础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干部、选拔干部、锻炼干部和使用干部,打造出了一支思路清晰、视野开阔、踏实肯干、能够适应各种新形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以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班子换届为契机,选准配强党政“一把手”,实现了14个乡镇党政正职一藏一汉的配备格局,全县14个乡镇班子成员84人,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59人,妇女12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05岁;大专以上学历60人。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八宿县先后选派了100名优秀机关干部和34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从县乡机关选派了110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支部书记,为110名村支部书记配备了110名文书;从优秀的村(居)“两委”班子干部中选拔了5名村支部书记为乡镇公务员,实现了不合格村(居)党支部书记调整率达到100%。
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幸福、文明、法治、美丽、富裕八宿的根本性资源。八宿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采取各项扎实有效措施,不断将人才工作推向新高度,为全县发展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在干部教育培训上,八宿县不断加大学习培训力度,通过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等活动,丰富载体,充实内容,有效构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格局。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远程教育、送学送教、个人学习方式开展大规模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传帮带”力度,促成干部健康成长,近年来,全县远程站点已开展1268场次学习培训,参训人员达13200余人次;建强“师资库”,开发“乡土教材”,采取“八个结合”和“流动党校”、“周末课堂”,通过“田间课堂、妇女课堂、农闲课堂、思想课堂”,切实做好农牧民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升工作;投入2.3万元,在全县14个乡镇,110个村(社区)中,为2155名农牧民党员完善了档案,建立了全县3095名党员的电子信息库。
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力量,严格控制从乡镇借调干部的通知》和《关于健全全县公务员(工作人员)外出备案制度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干部借调工作,及时清楚的掌握了干部在岗情况。通过严格选拔程序、教育培养、规范管理,建立了全县科级干部后备库、村“两委”班子后备库,现有科级后备干部112名,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578名。
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提高了八宿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探索实践,改革创新
密切服务联系群众实现新突破
俗话说,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群众利益无小事,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八宿县在推进全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进程中,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不断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和服务水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通过建立领导机制、责任机制、督查机制、预警机制、联络机制、保障机制,形成了“县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之间协调抓、乡(镇)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和正常增长机制,自2011年来,县委县府共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了“上门服务群众、定点服务群众、常态服务群众”为主的“三项服务”机制。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昌都市关于进一步提高村(居)干部待遇的意见〉的实施办法》和《强化村(居)干部考核奖励制度》、《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同时创新工作载体,转变工作作风,组建了15个党员志愿服务队,邦达镇克色村的党员综合服务站为群众办理政务、调处纠纷、提供致富信息等130多件次;邦达镇同尼村的“党员先锋救助队”,为过往群众提供路况咨询和医疗护理等服务220多次。
全县41个县(中、区)直机关单位部门、776名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实际,发挥单位优势,整合各种资源,积极帮助14个乡镇、110 个村(居)、1240名困难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技能培训、开辟致富门路,出点子、找路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各部门、各单位共解决各类热点、难点问题153件,落实帮扶资金28.3万余元,办实事、好事3700多件。
创先争优,强基惠民
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新发展
近年来,八宿县以强基惠民活动为契机,以“三大工程”为抓手,大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农牧民党员发展以及培训工作,全面夯实党在基层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八宿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构筑了坚强壁垒,汇聚了发展合力。
以实施“领头雁”工程为重要载体,大力抓选拔培养、提班子素质、建管理机制、定激励措施,把村“两委”建设成为坚定可靠,服从党的指挥,带头维稳、带头致富、带头发展、带头团结、带头化解矛盾,群众中有威信的班子。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高的标准,把思想活、年纪轻、能带领群众共富、敢想敢干的“能”人“富”人“强”人选出来。通过换届选举,新一届110个村(居)“两委”班子平均年龄45.86岁,女112人,每个村(居)都配备了1名以上妇女干部,致富能手124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34人,新一届村(居)“两委”班子年龄、性别、文化结构等方面都得到优化,班子整体功能显著增强。
通过教育管理,教方法、讲业务、传经验,着力提高村“两委”班子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的能力。近年来共培训村干部1200余人次,其中到内地参观学习挂职达130人次。
积极探索建立报酬待遇增长、生活保障、政治激励等机制,形成了“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前途、退后有所养”的长效机制;完善村干部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建立年终岗位述职、民主测评、支部评议、公示结果等业绩考核机制,近年来共发放业绩考核奖励200余万元,表彰优秀农牧民党员162人、优秀村干部83人、先进村党支部33个,共发放表彰经费60余万元;认真落实村干部的医保、养老保险、特殊困难等具体问题,把凡是符合“三老人员”条件的离任村干部都纳入“三老人员”范畴,目前已有578名村干部购买了养老保险、578名村干部参加了医保,32名离任村干部享受“三老人员”待遇。同时认真落实村干部体检政策,近年共组织村干部1022人次参加体检。
创新模式,整合资源
村级经济实现新成果
八宿县紧紧围绕发展特色经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项目引导,产业调整,整合资源,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发展模式,全面推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经济协会、合作社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村集体和农牧民群众开启了经济积累和脱贫致富之门。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了大棚蔬菜种植、旅游开发管理、藏鸡藏猪养殖、汽车运输、荞麦加工、油菜种植、鲁布吉酒业、施工队管理等12个协会,已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35个,村集体收入145.9万元,带动16500多人致富,实现人均年收入3100余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全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农牧产业,促进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
立足气候优势,拉根乡绕巴村建立了45个28亩蔬菜大棚,成立了蔬菜协会,农牧民每年增收43万余元;拉根乡瓦达村建立318旅游服务驿站,配套种植苹果、藏梨、核桃、花椒、桃树2068株,向过往旅客销售纯绿色干果、水果等农副产品和荞麦酒、酥油茶及荞麦枕头等产品;白马镇乃然村修建了65个70亩的高效蔬菜大棚;白马镇旺比村投资16万余元种植核桃、苹果、桃子等林木200余亩。
立足市场优势,拉根乡尼巴村修建猪圈26间,养殖藏猪41头,目前已出售猪仔23头,为群众增收3900余元;然乌镇来古村大力发展藏猪养殖基地,现有藏猪204头,部分已经出栏,预计村集体年收入2万余元;然乌镇阿日村争取了30万元的项目资金,大力发展鸭子和长白猪、藏猪养殖项目。
立足项目优势,白马镇日吉村组建了“祥瑞农牧民施工队”和运输队,现有村级集体经济资金5万元,群众人均收入达6500余元;吉达乡同空村组建农牧民施工队,人均增收2800元。
立足旅游优势,然乌镇来古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来古公益客栈”,配套建设停车场,仅去年收入就达到3.5万;吉达乡拉然村建立了扎西康桑藏家乐;邦达镇克色村修建了业拉山旅游商店,目前商店收入3200余元。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好的人生舞台必将舞出精彩的人生。如今的八宿大地正在以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促进发展稳定各项事业昂然向前。蓝图已绘就,奋斗未穷期,八宿县人民携梦前行,一个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八宿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