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党委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过渡安置灾后重建

2015-05-04 09:4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全力做好抗震救灾过渡安置灾后重建工作

陈全国主持会议

本网拉萨5月3日讯(石磊 肖涛)今天上午,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区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全力做好抗震救灾、群众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各项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主持会议。

会议开始时,陈全国提议,与会同志全体起立,为在“4·25”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会议听取了全区前一阶段全区抗震救灾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此次尼泊尔8.1级强震震级强,是该区域80多年来最严重的地震;烈度高,地震最高烈度为IX度及以上;距离近,震中距离我边境地区仅40多公里;损失重,全区14个县区受灾,造成了一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尤为严重;救援难,高原缺氧、气候异常、地质条件复杂、次生灾害较多,给救援带来了极大困难。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抗震救灾工作、十分关心灾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俞正声主席、张高丽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对我区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下一阶段的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动力。自治区党委、政府行动迅速、快速反应,第一时间作出部署,迅速启动应急预案Ⅱ级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一线指导帮助救灾,及时召开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和紧急视频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有关部门和灾区市县党委、政府积极主动应对,全力组织抢险救援,紧急转移安置群众。基层党组织、驻村驻寺干部、当地干部群众立即投入抢险救灾工作。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公安民警、边防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协调配合、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特别是充分借鉴在以往地震中积累的及时撤离群众的成功经验,第一时间组织群众撤离避险,在强余震来临时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在做好全区抗震救灾工作同时,积极向尼泊尔提供援助,增进了中尼友好。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全区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会议强调,当前抗震救灾工作正处于应急救援转向进一步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着手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的新阶段,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和艰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抓住时机、迎难而上、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力做好抢险救援、过渡安置、恢复重建工作。一要统一思想认识。既要看到抗震救灾面临的严峻形势,又要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援,有全区上下的同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灾区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二要继续搜救人员。组织专业力量、发动干部群众,开展拉网式搜查,决不放弃每一个失踪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伤员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伤残。三要搞好过渡安置。各个安置点要及时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双联户,组织带领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全力调运救灾物资,做好培训咨询工作,尽快让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正常运转起来,同时要在集中安置点适当配备娱乐、体育设施,保障受灾群众吃、穿、住、医、学、业等基本需要。四要保持和谐稳定。各安置点人员密集,流动量大,要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和隐患排查,严防火灾发生;加强对灾区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监督检查,强化灾区垃圾清运处理、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要加强灾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社会管理和服务,严防十四世达赖集团和敌对势力渗透破坏。五要恢复基础设施。继续组织专业力量,继续抢修保通因灾损毁的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为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有力保障。六要严防次生灾害。加强监测预警,注重科学防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灾害威胁,坚决防止因余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七要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客观、实事求是地公布灾情和开展救援、群众安置、基础设施抢修等进展情况,大力报道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各族群众好的主旋律。八要启动恢复重建。在客观全面评估灾害损失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省区震区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帮助灾区群众早日重建家园。既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又要充分发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与灾区群众一起建设幸福美丽的新家园。九要坚持统筹兼顾。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发展稳定,两手抓、两不误。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和相关县(区)委、政府,要把抢险救援、过渡安置、恢复重建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同时统筹推进发展稳定工作;其他各地市要集中精力抓发展保稳定,以抗震救灾和发展稳定的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50周年,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放心,造福西藏各族人民。

责任编辑:何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