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节节高——2014年昌都市民生工作综述
2015-03-18 15:12
来源:昌都报 郝鹏举
点击:0
从落实好区党委“十件实事”到办好昌都市“十二项民生工程”、“八小工程”,从实施棚户区改造到全面落实扶贫项目,从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到修建周转房、廉租房、公租房,从稳定和扩大就业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从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2014年,昌都市委、市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一项项民生项目的落地,一项项为民措施的出台,不断提升着我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充分的就业政策:幸福的保障
在内地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山大”时,昌都籍应届大学毕业生则多了几份轻松与自信,刚刚被分配到卡若区一个乡镇工作的22岁应届大学毕业生白玛说:“与内地许多同学相比我不算优秀,但很多内地同学现在还在为找工作四处奔波,而我已经是国家公务员了,这得感谢国家对西藏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对应届大学生实行‘全就业’政策,比起内地苦苦找不到工作的同学们,我感觉自己特别幸福。”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幸福的根本保障,昌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的就业问题,努力实现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经常有收入的局面。2014年,昌都市以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为目标,狠抓各类培训,同时加大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度,努力实现应届大学毕业生实现全就业。通过抓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及就业专场招聘会等系列就业专项活动,积极开发岗位,拖动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全年预计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开发就业岗位3600个,开展职业指导6718人、职业介绍5923人;开展各类培训85期、10336人,全年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02万人次、创收3.2亿元。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幸福的源泉
贡觉县雄松乡71岁老人朗仁罗布当年第一次走出大山去县城的经历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以前我们这里不通公路,从我们这里到贡觉县城徒步要走5天,骑马也要走3天”。“如今党和政府把路修道了家门口,出去打工的人多了,小孩上学的多了,商品买卖更方便了,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朗仁罗布对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感触颇深。2014年昌都市共实施安居、育才、健康、畅通、甘泉、光明、乐业、增收、文化、星火、利民、生态“十二项民生工程”项目1008项,完成投资68亿元,完成“八小工程”投资6.2亿元,惠及30余万农牧民群众。“十二项民生工程”、“八小工程”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条水泥硬化的道路,一排排别墅型的小洋楼,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附近青山绿水间悠然自得的牛羊……这是记者日前在类乌齐县桑多镇恩达乡看到的一幕。2014年,昌都市扎实推进以安居工程为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集中建设、整村推进为主,在国省道沿线、县城乡(镇)附近、旅游景区及邻省交界建设57个美丽乡村集中安置点,建设安居工程4514户、240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良好的医保、社保政策:幸福的基础
7岁的索朗曲加是地区儿童福利院的一名孤儿,当年他无依无靠,流浪街头,被地区儿童福利院收容后,他开始过上温暖舒适的生活,早餐有牛奶、鸡蛋、酥油茶,午餐有牛肉、猪肉等,现在的他吃得饱、穿得暖、住的舒适,有90多个快乐幸福的玩伴,一起读书、玩耍,快乐成长着。
一条条举措,一项项措施,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一个个敬老院、孤儿院、活动中心,让“住有所居、老有所乐、孤有所依”成为现实……
2014年昌都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47.9万人次,社保基金总收入4.13亿元,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待遇3.04亿元;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城乡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贴、低收入群众联动价格补贴1.6亿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1641.7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9万多人;完成城乡居民健康体检63万人,僧尼体检1.28万人,确诊先心病儿童226人、手术70人,免费治疗白内障患者410人。同时以解决干部群众住房为抓手,有序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廉租房1416套、干部周转房2052套、公租房8440套。
不断提升的教育文化事业:幸福的倍增器
“农家书屋就是好,就像充电器一样充实了我们的大脑,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卡若区埃西乡邦迪村群众旺青每当与其他村民遇到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时,就会自发到村委会的农家书屋内查询相关图书资料,解决一个一个看起来很小却非常实际的问题。2014年昌都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图书馆投入使用,9县新华书店、5县民间艺术团排练场、131个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补充更新农家书屋、寺庙书屋书记130.8万册。
如今在昌都市解放广场、澜沧江天津广场等处每天晚上,幸福的人们在这里跳着欢快锅庄、弦子等舞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切实的传承与保护。2014年共落实各类文物保护项目20个,投资3.2亿元,完成强巴林寺、类乌齐查杰玛大殿等10个文物保护工程,完成芒康弦子、昌都锅庄、丁青热巴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视频采集工作。
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希望,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教育事业牵系着千家万户,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就是家长们的幸福所在。近年来昌都教育事业不断取得发展,入学率逐年提高。2014年,昌都市共落实教育经费16.89亿元,地方财政配套比例达22%,新建49所乡(镇)小学附设幼儿园,续建63所幼儿一体化学校,改扩建58所小学和6所初级中学。目前,全市学前幼儿入园率达51.66%,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89.38%、60.43%、37.1%。
一个个不断提升的数字,代表的不仅是成就,更是昌都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是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体现。一年来,通过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举措,让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切实得到了帮助,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广大群众对未来越来越充满信心,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幸福指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