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 2014年,昌都市大力实施“强工兴市、东西发展,创建基地、夯实三基”发展战略,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尽力缓解瓶颈制约,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统筹城乡协同发展,大力改善民生,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28.1亿元,同比增长22.6%。
2014年,昌都市一、二、三产增加值达19.9亿元、51.4亿元和56.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23.4%;地方财政预算收入预计达9亿元,同比增长20%;各项存款余额达202亿元,贷款余额达142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84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亿元。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展条件有了新改善。实施交通项目108个,完成投资27.2亿元,国道317线矮拉山隧道、珠角拉山隧道及连接线工程、类乌齐至丁青段改扩建以及省道303线洛隆至边坝、边坝至比如段整治改建工程加快建设,建成通村通寺公路2321公里。邦达至重庆航线通航,邦达机场飞行区改造工程开建。电力建设完成投资54.64亿元,川藏联网工程全面建成投运,解决和改善12万人的用电问题。
发展支撑不断强化。全市粮食产量18.07万吨,肉奶产量17万吨,蔬菜产量10万吨。落实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资金5.5亿元。“三江”水电资源开发完成投资21.2亿元,如美等10座电站取得“路条”,叶巴滩、苏洼龙电站下达“封库令”。矿业开发完成投资5.56亿元,玉龙铜矿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二期工程顺利建设。煤炭资源板块矿权整合完成。新型干法水泥厂及“卡诺圣”天然饮用水项目投产。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20万人次,实现收入9.76亿元。
民生工程扎实有效,群众生活有了新提高。整合各类资金85.5亿元,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项目1008个。各类民生补贴政策全面落实,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485户,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40个村。建成民生水磨坊220座。实施扶贫农发项目437个,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5亿元,全年解决3.15万人脱贫问题。大骨节病区群众异地搬迁及综合防治工作全面启动。“8·12”地震抢险救灾、过渡安置和民房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完成,落实恢复重建资金12.5亿元,3770户受灾群众迁入新居。
城镇发展步伐加快。大力实施“提升中心、创建新区、发展乡镇”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有了较大变化。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投资近50亿元,中心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继续推进50个重点乡镇规划建设,57个美丽乡村集中安置点顺利实施。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持续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招商引资16.7亿元,完成援藏投资3.1亿元。非公经济组织达13183户,注册资金23.98亿元。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造林育林15.9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