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加强综治信息化建设建立精细便民服务网格
本报讯 2014年以来,昌都市全面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关于维稳工作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陈全国书记关于做好昌都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自治区维稳十大措施和昌都市十五项维稳意见为抓手,以社区网格为载体,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加强管理为重点,以服务便民促进和谐为落脚点,积极推进社会网格化管理创新,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服务有效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城镇、农牧区、寺庙“三大”社区管理水平,促进昌都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取得良好成效。
加强组织,成立领导小组
为确保全市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成立由市委常务副书记任组长,市政法系统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及11县(区)委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在市综治办,进一步加强对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各县(区)结合实际,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综治信息化建设规划,将综治信息系统建设成为“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精心谋划,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综治信息化建设。
精心部署,制定总体规划
为确保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据可循,市综治办制定出台《昌都市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对构建人口基础信息、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社会综合服务等相关系统做出详细规划,为实现服务管理的便捷化、高效化、透明化、精准化,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效能和质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试点先行,建立信息系统
为建立“覆盖全面、功能齐全、动态管理、通联共享、实战性强”的综治信息平台,邀请软件开发公司结合我市实际,开发完成了宗教事务、人口管理、综治工作、维稳工作等“9+X”操作系统软件。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原则,由市财政出资2000万元,在市综治办、卡若区和察雅县建立自上而下、分级授权、高效快捷的市、县、乡、村(居)、寺庙和公安派出所、检查站“四级”信息数据网络平台。截至目前,已建立具备“双通”条件的寺庙信息数据网络终端3个,村(居)、派出所、检查站网格化信息数据网络终端140个,乡(镇)网格化信息数据网络终端28个,县级网格化信息数据网络分析终端2个,市级网格化信息数据网络决策终端1个。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信息采集维护机制。出台《昌都市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基础信息采集暂行规定》,逐步建立以“人、地、事、物、情、组织”6大要素为核心、3大类14小类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基本辐射到所有的社会领域和管理部门,做到信息一次采集、即时受理、统一管理、多方使用。截至目前,已录入基础信息2.1万条。二是建立问题源头发现机制。单元网格责任人每天网格巡查不少于2个小时,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现场处理,登记备案;不能协调处理的,及时上报,力争更清晰地掌握情况、更及时地发现隐患、更迅速地处置事情、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三是建立任务信息处置机制。
建立《综治信息化工作站管理制度》、《综治信息排查报送制度》等30项制度,规范各级管理机构的办事程序、服务标准,按市、区、县、乡(镇)、村(居)及寺庙四级分级负责,实行“信息收集—立案受理—任务派遣—问题处理—结果反馈—核查结案”六步闭环流程,对各类矛盾纠纷、事故隐患、突发事件进行分层处置,确保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使问题和矛盾能够得到及时地化解。四是建立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出台《昌都市综治信息化建设责任人管理暂行规定》和《昌都市综治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办法》,量化、细化、实化对单元网格责任人的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单元网格员给予重奖,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群众不满意的进行通报批评甚至辞退。
补足短板,力求比学赶超
在“9+X”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基础上,树立一盘棋思想,注重平台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在全市构建全面、系统、精细的管理格局,实现“全覆盖、无缝隙;信息共享,管理提速”的动态管理机制,避免“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的出现。一是通过GIS地图的信息图形化技术,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格、格进图”;二是通过报表专区的建设,实现数据汇总标准化、及时化;三是通过配套维稳工作流程系统架构设计,实现维稳措施有人抓,民生诉求有反应,维稳力量联动及时,社情动态掌握全面的精细化管理目的,为“一刻钟服务圈”奠定基础;四是通过率先采用移动专线网络,实现昌都政法系统各级办公中心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分析研判社会管理形势、研究制定政策、部署推动工作和考核评估成效提供及时准确的科技信息支持;五是通过安装网闸、入侵检测、防火墙等专业硬件设备,实现了整体系统的安全可靠。
乘势而上,促使正常运转
一是调通主干线路,确保信息传输。督促昌都移动公司对光纤传输线路的维护和升级,确保网络数据层次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二是加快工作进度。目前,我市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我们将严格按照既定部署,进一步加大对各县(区)、各单位指导力度,着力抓硬件、抓特色、抓环境、抓队伍、抓服务,做到每天都有进度、每天都有收获,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综治信息化建设任务。三是抓好平台建设。在建立完善现有纸质台账的基础上,邀请区内外有关专家对我市综治信息化平台的基础条件、综合功能、运行方式等进行调研,指导制定硬件、软件建设规划,搭建城镇、农牧区、寺庙“三大”社区信息数据网络平台,形成市、区、县、乡(镇)、村(居)和寺庙“四级”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实现信息研判、甄别、处理的动态管理和共享。四是注重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公告栏、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全市社会网格化管理创新工作开展情况大力宣传报道,使社会认同、基层理解,群众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对各县(区)、各单位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对综治信息化建设进度、工作质量跟踪问效,针对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