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藏昌都: 卡若区|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察雅县|芒康县|八宿县|左贡县|边坝县|洛隆县|类乌齐县|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公示公告:

类乌齐从四个方面加大特色产业探索

2015-01-19 10:02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本报讯 类乌齐县位于昌都地区北部,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草场资源、牦牛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今年以来,该县按照地委改革加快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要求,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注入动力、着力创新、坚定方向、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探索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发展思路,增强发展新活力,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谋篇布局。
    加大对甲桑卡卡诺圣矿泉水厂的扶持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倾斜政策、提供服务等方式,加大对“卡诺圣水”投资建设。目前,该矿泉水已投产运营,有一条每小时产5吨的矿泉水全自动生产线,将生产400ml、600ml和5加仑大桶装三个品种,400ml瓶装水每小时可达12000瓶以上。以每天单班产量计算,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按出厂价计),若每天三班,年产值可达2.5亿元。同时,考虑到该水源流量丰富,结合当地特产,公司在生产矿泉水的同时,引进一条红景天饮料生产线。
    加快推进藏药材经济作物的种植。目前,全县大黄种植基地达到1200亩(其中包括新建育苗温室10座;新建种子及幼苗繁育基地200亩;新建大黄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该县计划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完成藏药材大黄种植示范基地扩建,扩大引导培育种植示范户,继续研究提高大黄产量的综合性技术,总结归纳一套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规程,为市场提供种苗和种子。种植技术成型后,将在荒山、荒坡推广和扩大种植面积。在原有大黄繁育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扩建大黄繁育基地,新建水渠2000米;晾晒场1100平方米;仓库1000平方米;遮荫棚100平方米;农家肥收集发酵池一处,主要开展大黄种苗繁育,力争在3年内,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种植2万亩大黄。培养技术带头人40人,开展培训农牧民科技特派员8人和农牧民种植技术培训320人次。通过该项目实施,打造一个西藏藏药材种植加工基地,5年过后,年销售大黄4410吨左右,产值预计达到1300万元。其次,类乌齐县主动同对口援藏的重庆市涪陵区联系,将元根进行榨菜加工,提高其市场和产品附加值,通过试生产,已经初步获得成功,目前,类乌齐县人民政府正在通过产业援藏渠道同重庆涪陵衔接建厂扶持事项。
    加强牦牛系列产品的开发利用。全县现有牦牛15万头,占全县牲畜总头数60.3%。按当年出栏率计算,全县年出栏牦牛5万头,牛肉在当地肉产品中占77%的比重。6月28日,类乌齐县产业园区牦牛加工厂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桑多镇扎西贡行政村帕孜卡自然村,项目总投资990.9138万元,占地总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以生产冷鲜肉、藏牦牛肉干等系列产品。
    项目建设同时,为当地50户农牧民棚圈修建户和周边辐射区400户养殖户购买架子牛,共计5000头,并为每户补助3500元购选架子牛补贴,其中修建棚圈户每年每户出栏20头,周边400户每年每户出栏10头。项目投产后,每年预计可出栏牦牛5000余头,平均每头胴体重为260斤,按当地市场价25元/斤计算,销售收入可达3250万元,人均可达到4000多元。
    发展旅游服务业。借助G214、317线便利交通,距离昌都仅100公里区位优势和“西藏小瑞士、昌都后花园”环境资源优势,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景点建设和改造,依托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查杰玛大殿、长毛岭国家级马鹿自然保护区、桑多镇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等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打造温泉疗养园、马鹿观赏园、生态产业园、物流集散园、旅游休闲园,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以风格独特、层次丰富的旅游内容,吸引并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旅游需求,为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