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察雅县以“支部+协会”活动为抓手实现基层党建

2014-03-13 14:07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今年来,察雅县立足县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开展“支部+协会”活动的经验,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坚持和完善“支部+协会”党建工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优势互助、共同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了农民群众致富步伐,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第一、党组织领办、创办协会,依托协会带动和服务农户,促进农民增收。察雅县各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发展,积极领办和创办适合本村产业特色的各类协会,并建立了“支部+协会”工作机制,使支部、协会和农牧民增收等工作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如吉塘镇吉塘村党支部领办了种植养殖协会,卡贡乡邓许村党支部领办了劳务运输协会,烟多镇多次村党支部领办了果品养殖协会,荣周乡麦堆村党支部领办了银器加工协会等。在建立协会过程中,该县注重在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建立协会,拉动产业结构调整上新台阶;在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建立协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在农民最需要服务的项目上建立协会,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突出的地方建立协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农业产业化精英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些协会正是因为有了村党支部的直接领导、科研人员的参与和教育培训,才使协会成员能了解市场、面向市场、掌握市场,并从中获取相关农业信息,有了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协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援助。

第二,坚持党管协会,为协会发展壮大提供支持和服务。坚持党管协会与协会自主开展活动相结合,既注重加强党组织对协会的领导和指导,认真解决协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为协会的发展壮大提供组织保证,又要求党组织按章办事,坚持做到出谋划策而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而不发号施令、主动服务而不越权干预,强调组织对协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上的引导、舆论上的监督,工作上的指导和政策上的支持,切实保证协会自主的发挥作用,确保协会稳定健康有序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共建立了10个协会,涉及种植、养殖、劳务运输、建材、银器加工、果品等多个产业领域。今年我县还结合新农村示范点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规范建设“支部+协会”活动场所。

    第三,把党员干部推向专业协会的关键岗位,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一是乡镇、村党组织积极为协会推荐人才,帮助协会选配负责人。按照规定程序,实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优化“两委”班子文化、年龄结构。目前,全县在“支部+协会”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职务的有5人,村支部成员在协会中担任职务的有29人,有党员119人参加协会。二是党组织在协会发展中,根据产业经营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党员干部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以开展全县村党支部书记轮训为契机,通过聘请有关技术人员授课或到现场向广大会员讲解技术要领及疾病防治知识,还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农牧、科技等部门职能作用,整合培训资源,定期不定期组织党员和会员学习相关科技知识,通过流动党校、赠送书籍、播放电教片、实地参观考察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力争做到通俗易懂、便于操作,为协会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察雅县“支部+协会”开展以来,举办农牧业生产知识、藏式传统绘画、木匠、石匠、建筑工、泥工、漆工等各类农牧实用技术培训31期,培训会员、党员2300余人次,占全县农牧民培训的24%。三是积极开展“三个培养”活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协会发展中,结合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开展“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活动,使一大批党员干部成为致富带头人,使一大批符合入党条件的致富带头人加入了党组织,从而起到“建一个协会、兴一个产业、培养一批干部、致富一批群众”的作用。2009年,全县在“支部+协会”会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3名,发展预备党员15人,预备党员培养转正19名,涌现出76个善于经营、勇于开拓的致富典型,培养了一大批农牧实用人才,发现和储备了一批村级后备干部。

    第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将支部、协会建在产业链上。察雅县选择有一定规模且具有代表性产业化基地作为“支部+协会”的演练场和实践地,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积极调整和改革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逐步建立以党支部为主体,党小组为骨干,党员、协会会员为基础的村级党组织构架,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察雅县吉塘镇吉塘村种植养殖协会既是农民致富增收基地,又是党员群众培训基地。为充分发挥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党员群众科技水平,该产业基地在县委组织部、镇党委的指导下,及时成立了党支部,创新经营模式,采取当地农民以土地固定资产入股、吉塘镇吉康种植养殖股份公司以技术指导入股,政府、协会、公司主要负责组织管理、引导开发和技术指导,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发展成为占地1000余亩的生态农业果业示范园区。截至目前,该基地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参加培训人员700多次。

    第五,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支部+协会”运行工作机制。察雅县“支部+协会”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多次深入到各乡(镇)开展调研和督查指导,摸清各乡镇产业发展现状,乡土人才等基本情况,为协会发展进行定位,规划方案,制定工作思路。为保证协会始终沿着服务农牧民群众的方向不断发展壮大,村党支部加强了协会的规范管理。一是理顺支部与协会的关系。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帮组协会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组织专人制定协会章程、职责和规章制度,各协会先后订立了《“支部+协会”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支部+协会”协会章程》、《“支部+协会”工作制度》、《“支部+协会”协会职责》、《“支部+协会”支部职责》等基本制度,做到制度上墙,使协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督促协会坚持“入会自愿,推回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突出农牧民在协会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协会在开展活动中,不搞强迫命令,不违背大多数农户意愿,遵循市场规律办事,不得随意压价,不得乱摊费用,不得随意毁约,坚持为群众服务,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最终落脚点。

第六,多方协调,积极为:“支部+协会”搞好服务。一是村党支部通过协调社会各方,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助协会解决发展过程中与道德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问题,提供政策、信息及办理证照等方面服务,为协会发挥职能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二是坚持和完善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单位对口联系点制度,通过乡镇党委、政府协调联系,搭桥引路,深入开展“支部结对子,乡镇引路子”主题实践活动,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理清发展思路上,在资金、政策、信息、法律、技术服务等方面,对“支部+协会”进行帮扶,积极为协会排忧解难,推动“支部+协会”不断发展壮大;三是积极协调区、地两级对口扶贫察雅的单位通过调研,采取捐款捐物、协调扶贫项目、解决活动资金和办公设备等途径,支持帮助“支部+协会”发展。

截至目前,察雅县采取一个村党支部领办一个协会的方式,在全县8个乡镇成立了10个协会,发展会员337人(其中协会会员中有村组干部29名,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的48人,5名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协会主要领导职务,党员119名),覆盖10个村3132100余人,带动周边农户530余户,培养农牧实用人才1800余名,涌现出76个善于经营、勇于开拓的致富典型。未建协会工作已到村或已发展会员的村达46个,初步实现了“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目标,拓展了市场,发展了产业,增加了收入,为农牧民群众打开了致富之门。2009年各协会总收入102万余元,会员人均纯收入3031.7元,会员人均收入同比增加338.7元。

 

(察雅县委宣传部  地委宣传部外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