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3:44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记江孜县卡若拉冰川下的“旅游致富经”
从羊卓雍错一路行来,沿307省道顺着山势不断蜿蜒爬升,卡若拉冰川开始若隐若现。从远处眺望,卡若拉冰川犹如待字闺中的美丽少女,柔美圣洁。车渐渐行近,卡若拉冰川的芳容开始慢慢展露,只见厚实的冰川、棱廓分明的雪线,犹如一顶洁白的藏式大毡帽,盖在山顶之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圣洁的冰川下,游客们纷纷被这一美景所震撼。停车、驻足、留影、购买纪念品,成为游客们不约而同的选择。美丽的冰川,因游客的到来而充满生机与活力。美丽的冰川,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村民们依托这一美景,吃上了“旅游饭”,发展起了旅游经济。
景点一:
冰川下的摊位
在卡若拉冰川下的307省道旁,41岁的拉巴次仁正忙着招呼游客,推销自己摊位上的旅游纪念品。一位来自德国的游客在拉巴次仁的摊位前“搜寻”着中意的纪念品。拉巴次仁用简单而生硬的英语喊价,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海螺化石最终以300元的价格成交。
“卡若拉冰川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拉巴次仁得知我们的身份后,主动与我们谈了起来。他希望通过媒体让更多的人知道卡若拉冰川,来到卡若拉冰川,让自己的生意更红火。
像拉巴次仁摆设的摊位一样,卡若拉冰川的山脚下共有22家,都是附近的村民设立的,所有的摊位都“一”字形排开,琳琅满目的纪念品整齐地放在摊位上。摊位前,大客车、越野车把偌大的停车场停得满满当当,像高原上一个热闹的集市。“现在公路修成了柏油路,交通方便了,旅游的人多了,生意自然就好了起来。”拉巴次仁说,为保护好这一稀缺资源,他和其他商户们每天都自发打扫景区内的卫生,他说今年有信心实现销售4万元的目标。
景点二:
新民居成为新景点
嘎旦是卡若拉冰川景点门票销售员。他告诉记者,以前在冰川山脚下的山坳里,居住着七、八户以帐篷为家的牧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放牧生活。后来,随着西藏旅游的兴起以及307省道柏油路工程的完成,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地区旅游局和江孜县也在此时投入资金,建设和改造了景点内的基础设施,为游客观光旅游提供了方便,居住在景区内的牧民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实惠。
在冰川脚下,我们看到,村民们的新居宽敞明亮,屋外墙壁上美丽的藏式绘画,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这片漂亮炫目的藏式民居与洁白的卡若拉冰川交相辉映,显现出西藏的神秘与美丽,游客们也纷纷把自己的镜头对准了这一片藏式民居。
年过花甲的老阿妈玉珍告诉我们,她一直居住在卡若拉冰川山脚下,大半辈子都居住在帐篷里,过着放牧的生活。后来政府免费为她和邻居们修建了新房。
“再也不用住漏雨透风的黑帐篷了,自己做梦都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玉珍说,她家有6口人,以前靠放牧为生,勉强够温饱。现在,家人在政府的引导下,也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来。
景点三:
“合影”成为风景线
谈起“合影”,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当时,由于交通的限制,来卡若拉冰川观光的外地游客不多,当地村民主要以放牧为主,村民分片区放牧。一些在卡若拉冰川下放牧的牧民被游客邀请一起合影留念,牧民也很大方地答应。
后来,随着游客的增多,体验高原民风民俗的游客越来越多,牧民被邀请合影的次数也随之增多,当地一些脑子活的牧民从中看到了商机,专门身着民族服饰在卡若拉冰川下做与游客合影的“生意”。游客每与牧民合影一次,牧民收取一定费用。“合影”逐渐成为景区吸引游客的新景点。在景区从事“合影”的村民央金告诉记者,她每天都有100多元的收入,“这比在外打工强多了!”从节衣缩食到仓廪殷实,35岁的央金常常感叹从传统农牧业到现代旅游业的转型为自家生活带来的改变。
在景区从事纪念品销售十余年的边加,亲眼见证了卡若拉冰川旅游业的发展变迁。他说:“感谢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因为来这里的人多了,我们赚的钱也就多了,我们盼着西藏的旅游业有更大的发展。那时,我们同全国一道奔小康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