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2:38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斑驳光影间,它定格在《中国共产党西藏昌都地区历史大事记(1949-2009)》的封面上,似一位静默的长者,目光安详而深邃,仿佛可以穿越时空。
细雨微微的清晨,我就站在它的面前,青瓦白墙、红木方格窗,房顶颜色略有剥落的红色五角星在雨中泛着朴素的光泽。这座散发着历史气息的建筑就是昌都地区党政会议中心,坐落在昌都地委、行署大院里。
它是西藏第一座礼堂吗?
党政会议中心门前一侧的石碑上有这样的介绍:“昌都地区党政会议中心原名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小礼堂、中共昌都地区委员会小礼堂。始建于1956年,由原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建设处设计建造。2005年初,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和昌都解放55周年,中国电信集团援助资金450万元,本着修旧如旧,保持原建筑风貌的原则,于2005年3月5日在原址上开始重建,2005年7月30日落成,并改名为昌都地区党政会议中心。”
随后,我们在时任十八军先遣侦察科见习参谋的王贵和黄道群合著的《十八军先遣侦察科进藏纪实》一书里找到了“进藏第一房”,该书专用一节文字详细记载了“进藏第一房”的修建情况,这个“第一房”正是指1950年10月,为了筹备昌都地区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而建造的小礼堂。王贵后来在其文章里还讲到这个小礼堂在七八十年代由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而被拆掉了。
从建筑地址来看,1950年修建的小礼堂和1956年修建的小礼堂都在原昌都总管府院内,但由于资料的缺失,且种种原因几次都未能联系到王贵及一些相关人士,对于两者的关联我们未能找到确凿的资料,使我们对西藏第一座小礼堂的探寻留下了颇多遗憾。但在探寻中,王贵和黄道群对修建进藏第一房的记述里,许多声音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有劳动的声音,有歌舞的声音,有会场上铿锵有力的话语和会意开心的笑声,它们仿似记述者从历史长河中采撷下的花朵,芬芳美丽,永不枯萎。
1950年10月,昌都机关、部队人员自己动手修建小礼堂。警卫连干部、战士轮番锯木料,随着一阵阵吱吱嘎嘎的锯木声,建房所需的各种木板、方料等被不断地锯了出来。打土坯是建房的另一项重要准备,起初,大家每人每天约能打250-300块土坯,越来越熟练之后,很快上升到每人每天400块左右。
到12月中旬,土礼堂终于落成了:东西长约40米、南北宽约25米,室内东头用木板搭了个离地约60厘米高的主席台。再从向巴林寺和镇内居民处借来200多副藏垫,在礼堂中一排排摆好,铺上卡垫,会场就布置好了。
不只有劳动的声音,还有歌舞的声音。随着部队“度粮荒”阶段的过去,大家情绪越来越高涨,白天工地上歌声不断,晚上年轻人还向巴塘藏族同志学跳弦子舞,后来这个小礼堂成为了干部职工的娱乐天地 。
1950年12月27日,昌都地区在这座礼堂中召开了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礼堂里挂着国旗、毛主席像和大会横幅,贴有藏汉两种文字的多条标语。虽然这时室外气温已经很低,但室内却有融融暖意,担任大会招待员的几名藏族女同志不时为代表们添上热热的酥油茶。
《十八军先遣侦察科进藏纪实》一书里写道:“12月31日,王其梅在主席台上向全体代表大声说:‘我提议成立争取和平解放西藏委员会,由阿沛噶伦担任主任。’王副政委问大家同意不同意,全体代表一致表示同意,立即鼓掌通过。阿沛和王副政委都笑了。”
资料记载:这次会议成立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这是统一战线性质的过渡阶段的政权机构。昌都地区是军事解放地区,昌都解委会由政务院直接领导。
如今的党政会议中心,与昌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重大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安居、小康、民生、发展、和谐、新藏东……”这些词语频频出现在会场,和“进藏第一房”一样,这里充满的是人民的声音、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