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2:34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走进藏东广大的农牧区,最吸引眼球的是一栋栋崭新的住房,它们或是独家小院,或是整齐划一连成一片。那一栋栋新居、一个个新村,那房前的花草和屋后的果园,具体而生动,让人心生踏实。
“十一五”时期,于昌都城乡居民而言,是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5年。
2006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安居工程建设在昌都应声出台。
“政府要出钱给我们盖房子了!”消息传遍了藏东的山山水水,从观望、疑虑到试试看、积极申请建房,“十一五”期间,“安居工程”无疑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高频词汇。
三江千里拂春风,藏东万家起新居。如今,5年过去了,《昌都地区“十一五”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工作总结》里写下了这样一组数据:“十一五”期间,昌都共实施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57190户,37.6万农牧民喜迁新居,实施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1131个,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126个……一串串闪亮的数字代表着一组组璀璨的成就,展示着藏东农牧民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安居才能乐业,环境展现生活。
“没有政府的带领和帮扶,我巴嘎根本盖不起这么好的房子!”两层钢混结构、15间房、总面积430平米,屋里水电气一应俱全,屋外通村公路左右延伸,卡若区俄洛镇曲尼村的巴嘎在自家的“小别墅”里和记者侃侃而谈,历数自己在安居工程中享受到的诸多实惠。
巴嘎是当地最早外出跑运输的农牧民之一,多年的奋斗已使家里的生活条件走在了村里的前列。2006年听说老百姓自己盖房国家还给补助,巴嘎决心抓住机会,实现全家多年的安居梦想。
除了1万元的农房改造资金,巴嘎从银行获得了15万元的3年免息贷款,在建房过程中,有关部门为他联系了两车补贴价水泥,送来了4根“工”字钢。随着新房的落成,好事更是接踵而至:山泉通过安全饮水工程流到了厨房里、农网改造解决了通电问题、宽阔的后院里技术人员帮忙修起了沼气、盖起了大棚,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政府买单。掐指算了算,巴嘎告诉记者,这栋花费36万元的住房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恐怕50万元也拿不下来。
安居工程建设中,昌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目标和总体要求为发展方向,以自治区提出的“安全适用”为基本标准,以实现农牧民安居乐业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遵循自治区提出的“四个一定要、三个必须避免”和地区提出的把握好“六个结合”、处理好“六个关系”的要求开展工作,组织实施好农牧民安居工程及配套建设。安居工程建设所到之处,农牧民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还过上了有滋有味的好日子,生活更有奔头了。
安居工程以“采取“政府补一点、地县配一点、援藏帮一点、群众筹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援一点”,即“六个一点”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了农牧民群众建房成本。坚持“政府主导、民办公助、分级管理、奖补结合”、“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迁则迁”和“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原则,尊重农牧民群众的选择,尊重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习惯。通过5年的努力,昌都农牧民安居工程取得了巨大成绩,不仅提前1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2010年,昌都又新增落实在建安居工程11438户。
“十一五”期间,共实施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57190户,受益农牧民37.6万人,人均住房面积达
“六配套”建设与安居工程并举。据初步统计,到2010年末,全地区农村“六通”工程建设村级通达(覆盖)率分别达到:通水(人畜饮水安全)85%,通电80%,通路82%,通电话60%,通邮90%,通广播电视92%。
村级组织综合活动场所建设同步推进。2007~2009年,共计实施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1131个(村委会1118个、社区居委会23个),完成自治区指标任务的100%。完成总投资29055.9万元,所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基本上达到“三室齐全、八项配套”的要求,并全部交付使用。
抗震设防工程同步实施。在实施安居工程过程中,为了增强农牧区民房抗震设防能力,确保农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昌都对农牧民已建农房实施抗震加固,并对新建安居工程同步实施抗震设防。截止目前,昌都对24575户新建农牧民安居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投资12287.5万元。
大力开展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2010年度,共实施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77个村,完成自治区指标任务的100%。试点项目主要建设和整治内容包括“十大工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要求,重点突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所建项目当年交付使用率为97%。完成总投资8168.3万元,受益人口7080户、41818人。
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扎实推进。结合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十一五”期间,共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126个。通过建设,各示范点初步实现了地区提出的“增收到账、安居到户、两基到人、法制到脑、宣传到心、班子到位”的目标要求,为扎实推进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了发展路子,积累了实践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要“安居”,更要“乐业”。在安居工程的带动下,农牧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过上了文明幸福的生活,纷纷称赞安居工程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幸福工程”。
“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穿不暖也没有地方住。如今享受到安居工程这样的好政策,我们对家里的老房子进行了改造,还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办了藏家乐。现在,丈夫在外跑运输,我在家开办藏家乐,生活富足,全家一年的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谈起现在的生活,卡若区如意乡杜嘎村次仁卓玛满脸幸福。
“十一五”期间,昌都各级政府紧紧围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首要任务,依托项目建设的投资拉动作用,以安居为抓手,以乐业为目标,以增收为根本,采取参与项目建设、技术培训服务、扩大劳务输出、建材生产运输、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商业网点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在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及综合配套建设中,全地区共组织劳务输出297.51万人(次),组建农牧民施工队802个(含沙石采集队、木工队、运输队、绘画队等,从业人员21300余人),共计创收62906.51万元,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末的1844元提高到“十一五”末的3550余元,五年时间内将近翻了一番。
昌都报 地委外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