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日新月异看水利

2014-03-13 12:28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日新月异看水利

——昌都水利事业60年发展纪实

本报实习记者郝鹏举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前进中的昌都水利事业而言,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的60年。

      60年前,昌都除个别的简易土渠用于灌溉外,水利基础设施几乎是一片空白,生产生活水平十分低下。西藏的和平解放,拉开了全区水利建设的序幕,昌都的水利事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昌都初步建成了农田草场灌溉、发电、人畜饮水及城镇供水、城镇防洪、重点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水利水电之花在三江流域竞相绽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农牧民群众得实惠

      195310月,昌都第一台8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运行发电。今天,昌都共建成县乡水电站113座(含在建水电站),光伏电站91座,微水发电机196台,太阳能灶143台,风力发电机8台,总装机12.3万千瓦。通过电源点建设、农网改造及线路延伸工程的实施,共解决用电人口30.9万人,占全地区总人口的52.1%,全地区县城通电率均达到100%,乡通电率达到80.4%

      2002年开始,昌都开始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农村饮水工程点2340处,解决了52.17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十一五”期间共解决了4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3.75亿元,是“十五”末的近4倍。

      “十五”以来,昌都大兴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先后开工建设了八宿县塞曲卡、洛隆县孜托、察雅县卡工等一批重点灌区工程。截至目前,全地区共有水浇地37.77万亩,灌溉面积达34.5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28.30万亩,用水户协会285个。

      为了加强危险河道的堤防工程,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昌都11县陆续建成了30年一遇、50年一遇标准的防洪堤。截止目前,以昌都镇、县城防洪堤为重点的城镇防洪体系已基本形成,共修建防洪堤总长53.17公里。

      按照“生态建设,水利先行”思路,先后实施了江达县矮西沟小流域治理工程和类乌齐县桑多镇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封禁治理67.11平方公里,谷坊4座,蓄水池1座,排洪沟5.3公里,封禁治理29平方公里,围栏3平方公里。

      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水利发展前景广阔

昌都解放前,一直没有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19532月,重庆西南水利部指派了15名技术人员组成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水利工作队。1993年,地区水利队挂牌成立。1996年,地区水利局成立,但一直归属于地区农牧局管辖。2002年机构改革,地区水利局正式从地区农牧局分离出来,并升格为正处级建制单位。2010年在机构改革中,各科室职能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设置更趋于科学、合理。2002年全地区11县相应成立了正科级建制的水利局,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水利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全地区水利行业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

在水利工程方面,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积极推行农牧民用水户协会。截至目前,昌都已组建用水户协会285个,加强了对小型水源工程的建后管理工作。对农村水电站,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组建了10县农电公司,将乡村水电站全部纳入各县农电公司进行一体化管理。

六十年来,昌都水利人发扬吃苦耐劳、奋力拼搏、勇于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创造了水利事业一个又一个奇迹。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并对水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昌都水利事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昌都水利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新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