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2:07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在中共昌都地委、地区行署的重视关怀下,在第七届藏川青滇毗邻地区康巴文化旅游艺术节隆重举办之际,由昌都地区提议并邀请国内知名藏学专家在“藏东明珠”昌都举办康巴文化高峰论坛。论坛以“康巴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为主题,集中探讨康巴文化的历史成因,梳理康巴文化的发展脉络,展示康巴文化的学术研究成果——《首届藏族音乐歌舞文化论坛论文集》,为昌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让外界更多地了解康巴文化、感知昌都文化。在本届论坛组委会的策划、组织下,来自北京、上海、四川、云南、青海、甘肃以及西藏的28位专家学者经过5天的观摩、交流和学术探讨,达成了以下共识:
一、康巴文化的内涵与范围
康巴文化是独具地域特色的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康区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宗教哲学、藏医天文、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它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复合性等特色。藏文化以拉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康区系藏文化由西向东辐射的最远端,这种地缘性决定了康巴文化既具有藏文化的诸多共性,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康区地跨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区域。康区四地州山水相连、文化相容、血脉相通,共同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四地州地域本身即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体。蕴含了藏、汉、蒙、回、纳西、羌、珞巴等多民族文明的真、善、美,袒示了康巴人的精、气、神,昭示出青藏高原文化、黄河流域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域外尼泊尔、印度等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轨迹,体现出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以及苯教、道教、东巴教等多教并存的现实特征。
二、康区昌都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昌都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地处康巴腹地,是藏族古文明的中心之一,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
昌都地区自古以来是各民族生存、迁徙和融合的重要走廊,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夙为康区中心,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积淀厚重,为西藏文化大区。昌都地区是佛苯两教各教派长期共存、和谐发展的地区,具有浓厚的藏文化底蕴,在藏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昌都地区拥有著名的卡若文化、小恩达文化、察雅仁达摩崖造像,有杰出的《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以及格萨尔版本、岭卓舞、壁画等格萨尔系列文化;拥有噶玛噶孜唐卡之乡、察雅石刻艺术之乡、昌都锅庄艺术之乡、丁青热巴艺术之乡、芒康弦子艺术之乡、嘎玛民族手工艺之乡、波罗木刻之乡、日通藏医药之乡、帕措果巴社会形态等众多民族文化遗产;同时昌都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红色文化与康巴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三江地域文化并存,堪称天然的自然博物馆和人类学研究的宝库。
三、康区昌都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在康区昌都文化建设中,要坚持加强保护抢救、深入挖掘继承、不断丰富发展、推进创新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对昌都本土文化的研究工作,特别是突出原生态和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对基础文化理论的研究,做到不断创新,打造昌都的标志性文化名片,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重视昌都文化研究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把培养的重心放在本土现有人才上,用好用活本土人才资源和优势,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二是设立昌都民间文化研究机构,创办地区级学术刊物。对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以项目课题的形式展开研究,出版昌都文化系列丛书展示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施展才干、交流经验、培养人才的平台。定期开展高层次、高水准的本土文化专题学术研讨会,为地委和行署起到参谋、论证、咨询的作用。
三是创建昌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做好各艺术之乡的传承推广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噶玛嘎孜唐卡画院和村落传习所;组建保护传承、培养人才、艺术研究、弘扬创新为一体的藏族热巴艺术文化教育基地;组建昌都民间手工艺园区,从过去分散家庭作坊走向有组织、有规划、有市场的规模化道路;对具有精湛技艺和贡献突出的民间艺人,评定和授予相应的等级荣誉称号,充分调动其创作积级性;通过努力,积极将昌都地区申报为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昌都文化。利用互联网、影视、报刊等手段扩大宣传力度,扩大群众参与面。同时邀请国内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继而辐射全藏区和全国。
藏川青滇毗邻地区康巴文化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学者
2013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