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夯实思想基础 构筑坚实堡垒

2014-03-13 10:37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夯实思想基础 构筑坚实堡垒

——江达主题教育活动系列之一

200911月,区、地、县、乡850余名干部组成的13个驻乡镇工作组在江达县深入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加强团结、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江达县委按照地委提出的建班子、强队伍、重宣传、办好事、重锤炼的工作要求,驻乡镇、村、寺庙工作组,结合乡情、村情、寺情、民情,多措并举,扎实有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基础,构筑起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坚实堡垒,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建班子  组织领导到位

驻乡镇、村、寺庙各工作组服从于江达县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建立临时党支部,由县级干部任正副组长,下设若干个工作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和工作重点,加强内部教育管理,严明组织纪律,形成工作合力,为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截止目前,区、地、县、乡850余名干部组成的13个驻乡镇工作组、2个驻寺工作组,党建、宣教、综治、矛盾纠纷排查、案件侦破、县直机关6个专项工作组全部到岗在位。进驻全县54个行政村、覆盖面达57%;进驻188个自然村、覆盖面60%;入户4460户、覆盖面45%,教育群众34445人次、覆盖面47%;入寺58座、覆盖面85%,教育僧尼654人次、覆盖面31%。

强队伍  思想动员到位

驻乡镇、村、寺庙工作组结合乡情、村情、寺情、民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层层进行思想动员,召开乡干部、村“两委”成员、老党员、老干部、群众和僧尼大会进行思想发动,凝聚力量,争取民心,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投身于主题教育活动。同时,还挑选骨干的乡干部、学校教职工、村“两委”班子成员、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退伍军人、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巡回宣讲组,深入到村、户、寺庙现身说法,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截至目前,各工作组召开乡镇、村、寺庙、群众动员会320余场(次), 召开“三老”人员、群众、僧尼代表各类座谈会210余场(次),教育干部、群众、僧尼45000余人(次);组织“三老”人员现身说法90余场(次),教育干部群众9800多人(次);培养村级宣讲骨干100多人、开展宣讲120余场(次),干部群众受益6000多人次。

重宣传  教育引导到位

驻乡镇、村、寺庙工作组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开展大讨论、悬挂国旗、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小册子、组织开展新旧社会对比,对村民进行“忆苦思甜、饮水思源”教育、组织宣讲工作小组巡回宣讲、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结合农牧区实际,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为基层群众进行详细讲解。各工作组紧紧围绕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地委的工作要求,大张旗鼓地宣传主题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宣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区党委七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同时,在农牧民党员和群众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和形势教育,使群众真正明白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团结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僧尼积极参与、支持配合,为扎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和工作基础。

办好事  不断改善民生

各驻乡镇、村工作组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利用近距离接触农牧民群众的有利条件,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农牧民家中以及田间地头和牧场,悉心了解农牧区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了解农牧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望。

截止目前,江达县委、县府和驻乡镇工作组梳理规划乡村道路、群众用电、农田水利基本设施,产业结构调整、安居工程建设等“短、平、快”项目46个、资金8997.05万元;办实事好事100余件60余万元;落实防抗救灾资金24万元、物资70.5吨;建立联系贫困户制度2701752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63户,发放慰问金70.372万元;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780万元、受益17000余人;解决劳资纠纷4件,兑现农民工工资和砂石料款420余万元,调处矛盾纠纷10余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局势稳定。

锤炼  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200911月江达县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区、地、县、乡四级850余名干部,克服乡村居住条件差、生活单调、天寒地冻、高寒缺氧等实际困难,服从组织安排,全身心投身于主题教育活动。各驻乡(镇)工作组,严守工作纪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岗率达100%。同时,各驻乡(镇)、村工作组成员还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拿出自己的工资慰问帮助贫困户,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工作组累计捐款达6万余元,帮扶困难群众300余户,这一一心为民办实事的举措,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