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组合拳”挥向学术腐败

2014-03-14 20:16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编造虚假简历、抄袭他人论文、成果弄虚作假……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的浮躁、腐败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治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优化创新环境,已成为有关各方的强烈共识。 

    “汉芯”造假事件查处之后,科技部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进一步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措施。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抓好制度落实,以根治社会反映强烈的学术腐败问题。 

    科研立项全程公开透明 严防“跑部钱进” 

    确定一个科研项目,往往意味着大笔的经费投入。为了从源头上治理学术腐败,科技部将从科研项目管理的源头——立项着手,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确保立项全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首先,通过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网上运作和管理,确保项目申请者机会均等,项目评审标准一致。 

    其次,建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决策和评审咨询相互分离的机制,加大竞争性项目的招投标力度。 

    第三,充分利用网上公示等手段,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凡不涉及保密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和评价等信息,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相关部门合作建立科技计划年度报告制度和项目信息数据库,防止出现重复立项、多头“要钱”现象。 

    “出台这些措施,目的就是要防止‘人情项目’‘关系项目’。”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说,“即使有所谓的‘跑部钱进’者,也得不到什么‘特殊待遇’。” 

    建立科研分类评价体系 用好科研“指挥棒” 

    单纯以论文数量论英雄、被评价方自己组织项目评审、小圈子里搞鉴定……原有的科研评价方式受到普遍诟病,被许多人看作是诱发学术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改进科研评价方式、调整科研“指挥棒”,已成当务之急。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根据已经试行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针对不同性质的科研活动建立不同的评价导向,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模式。对于面向市场的科技创新项目,要以市场效益来评价;对于基础研究项目,要以研究质量来评价,不能急于求成。 

    为了保证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科技部还要求评价费用应由委托方支出,不得由被评价方支出;此外,还特别强调要公平地对待科研活动中的“小人物”。 

    “对于无保密要求的重大科技活动的评价,应邀请一定比例的境外专家参与。”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行科研评价国际化,可以防止‘小圈子’搞评价出现的学术腐败。” 

    学术评价坚持质量第一 防止学术“大跃进” 

    “国际一流”“国内领先”“重大突破”……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溢美之辞充斥于各种科研成果鉴定报告。有人讽刺说:“如果根据这些报告来判断,中国早就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了。”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科研评审中存在的不良倾向,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和短期行为。” 

    “今后,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将努力倡导新的科技成果评审模式,自己不再组织成果鉴定。与产业相关的成果可通过市场来评价,基础研究成果则通过论文、引用、国际会议得到公认。”这位负责人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避免滥用不切实际的评语,抵制虚假的评审活动”。 

    这位负责人指出,新的评价办法虽然实行分类评价,但都强调一点:评价时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得以数量代替质量。 

    专家评审机制与国际接轨 剔除评审中的“人情”因素 

    重人情、拉关系、本位主义严重……科研评价活动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价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对于这一问题,科技部将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审机制。“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咨询、评审和验收专家库,扩大战略专家和一线专家参与的比例;建立专家库随机抽取制度、定期轮换制度、涉嫌回避制度和专家信誉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专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机制。 

    另据介绍,“十一五”期间,科技部还将进一步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独立的评估制度。 

    “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要避免出现‘人情’评审和专家‘小圈子’对科研评审活动的直接干预。”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说,“在这种制度下,即使有人想走后门、拉关系,都没有什么办法。” 

    建立科研诚信制度 为科学家群体找回公信力 

    科学研究和评审中不端行为和腐败现象的频频发生,使科学家群体的公信力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科技部有关负责人承认:“一段时间以来,科研诚信确实成为一个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科技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科技计划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信用管理数据库,进一步增强项目参与专家、评审专家的责任意识。 

    “根据这一制度,有关部门将在国家科技计划立项、预算、验收等各关键环节中,对相关机构、承担单位和责任人、咨询专家、评审专家分别进行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说,“他们的信用状况将作为选聘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这位负责人表示,信用良好的机构和个人将会受到鼓励;对于信用不良的机构和人员,将视情节受到相应处罚;对于情节严重的失信行为,经核实后要按规定程序予以公布,一些人甚至会被取消承担国家科研项目的资格。 

    实际上,科技部在不久前对“汉芯”造假事件当事人陈进的处罚中,就有这样一条: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资格。 

    另外,科技部还将建立科技评价监督委员会这一专门机构,以加强对专家的监管。 

    科研活动引入“问效问责制度” 多个“关口”严把项目质量 

    重投入轻产出,重立项轻验收,重结果轻过程……近年来,科研项目管理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科技部在多个“关口”采取措施,严把科研项目的执行质量和实施效果。 

    科技部进一步明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决策、咨询、管理、实施等各个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并将形成咨询、决策、实施、监督等各环节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科研项目管理将推行问效问责制度,对项目的各责任主体进行跟踪考核。“计划项目目标完成不力或管理不善者将被追究相应的责任。” 

    另外,科技部在实施国家科技计划中,还将积极引入第三方进行独立评估和监督,并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引入监理制度,促进课题监督与评估的公正性与独立性。 

    强化经费监管 严防科研项目成为“摇钱树” 

    少数科研项目经费被挤占挪用的情况,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就此表示:“今后随着科技投入越来越多,强化科研经费监管已成为治理学术腐败的重要一环。” 

    据介绍,科技部正从三个方面加强政府科技投入的监管力度: 

    ——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制度,针对科技经费执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过程管理监督机制。 

    ——实施课题制,建立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经费管理新机制。在预算配置方面,实行预算评审评估机制,改变传统的“半页纸(指立项申请书)定预算”的现象。在经费管理方面,实行事前预算评估、事中经费监督和财务检查、事后财务验收和审计的全程预算管理程序。 

    ——以专项审计方式加强科技经费监管。自2004年开始,科技部开始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大范围的科技经费专项审计工作,对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 

    下一步,科技部还将成立科技经费监管中心这一专门机构,强化科研经费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