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牛气十足的“牛”县长——记丁青县长仁青罗布

2014-03-13 09:14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本报通讯员  张艳嵘
    提起牛县长,丁青群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牛县长并姓牛,他的真实姓名叫仁青罗布,丁青县人民政府县长,土生土长的康巴汉子,“牛县长”美称的得来,是因为他具有西藏之宝——牦牛,那种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冲劲,具有牦牛那种吃苦耐劳为民着想的精神,牛县长的“牛气”为丁青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牛县长“甘为孺子牛”使丁青农牧民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风采。
大胆创新树形象
    仁青罗布受组织重托,于2004年初调任丁青县人民政府县长。当时丁青县城所在的甲木塘,没有一条像样的城市道路,没有排污设施,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到处泥泞,违章建筑,参差不齐,使很多投资商望而生畏。面对这种现象,仁青罗布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落后局面。他下乡镇,走村组,与老干部促膝长谈听建议,同农牧民拉家常听心声,在干部职工当中听意见,经过深思熟虑,仁青罗布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盘活闲置土地,科学引导消费。此决定一经公布,引起全县人民哗然,从上到下引起了一次不小的“地震”。是放弃,安于现状作平安官?还是抓紧,勇于创新顶风破浪冒风险?仁青罗布的“牛劲”上来了:我就不相信干不成!他亲自到实地堪查,请专家规划,丁青县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会顺利地得以进行,参加竞拍人数之多超出想象,两年多来,丁青县拍卖了50多宗土地,县政府统一规划,免费向建房户提供施工图纸,一幢幢具有藏东民族特色的建筑拔地而起,县政府利用所得资金,投入到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上,琼布热巴艺术广场、中心广场等场地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丁青大道、琼布路、开发路、市场路、开拓路等3公里的城市道路形成了“二横三纵”的道路布局;市容环卫队的成立,绿化带的形成,路灯的安装,一个崭新美丽的新丁青展现在世人面前!据了解,2004年到2005年,丁青县城建设共完成投资9645万元,房屋建筑总面积达64589平方米。于是仁青罗布的“牛县长”不胫而走,使他真真切切地“牛了一把”,这“一把”把一个破烂的旧丁青送进了历史的记忆中,这“一把”树起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小城镇建设迈大步
    把丁青县城镇建设得初具规模后,仁青罗布把眼光又观注在各乡镇的小城镇建设上,把色扎乡作为示范点。色扎乡紧挨317国道,当地群众依靠这一优势,自发地开商店、办茶馆,没有得到综合管理,要想把色扎乡建成小城镇,必须把原有的建筑拆掉,重新规划,统一建设。当地群众想不通抵触心理十分强烈,有的甚至扬言死守房屋。“牛县长”又发起牦牛的那股干劲冲锋陷阵。仁青罗布亲自到色扎乡蹲点,一蹲就是50天,挨家串户作思想工作,从党的优惠政策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掰着手指为群众算经济帐,跑贷款,联系建筑队,拍着胸脯向群众保证:如果建成新房后没有原来收入高,差多少,我用我的工资双倍赔偿你!仁青罗布的真诚终于感动了当地群众,他们不仅同意搬迁,而且自愿独资或合资建新房。新房建成投入使用,年终一算,比原来收入高了好几倍。据悉:目前丁青县色扎乡群众投资资金515万元到小城镇建设,尺牍镇群众自筹资金579万元,两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安居工程得民心
    丁青虫草以其体形饱满,虫的形体逼真,色泽美观,个头大而闻名于区内外,每年产量在5000公斤左右,是当地群众增加现金收入的主要渠道。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群众形成了一种“上山挖虫草、下山喝酒”的不良习惯,消费观念很不科学。如何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摆在了仁青罗布的工作日程首位。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像一股东风刮到了丁青县,在丁青县这片11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自己动手改变家乡面貌”的热潮。仁青罗布结合国家的安居工程建设,首先在全县干部职工中狠抓思想解放,使其充分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组成专门的工作组进行宣讲,进村入户,摆事实,讲道理;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在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通过政府拨一点、群众自筹一点、银行贷一点的方式,保证群众彻底改变原居住条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仁青罗布跑遍了丁青县13个乡镇,65个行政村,随时随地进行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困难,视察工程质量,切切实实地把这项工程建成民心工程。据了解,丁青县“十一五”期间,将新建农房3000户,改造农房1500户。
    在仁青罗布的领导下,“牛县长”一定会给丁青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