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20:00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尽管目前无法考证中国总理温家宝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否采纳了一位农民工的意见,但巧合的是该报告对于他的呼声一一给予了回应。
那位向总理进言的农民工此时正坐在返回河南老家的火车上,记者通过手机告诉了他总理报告中的有关要点。他认真地听着,生怕漏了一句话。他说:“没想到我的话被‘写’进了报告,总理的承诺好像都是说给我听的!”
时间回溯到一个月前。2月6日下午,温家宝把包括农民工樊书生在内的12位“草根”代表请进中南海,当面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起草工作报告时专门向基层群众征求意见。
“我觉得我们农民工的工资比较低,又没有养老、工伤保险,孩子上学也困难,建议政府在这些方面给予关注,”樊书生当时对温家宝说。
一个月后的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的话:“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继续解决好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樊书生是北京住总集团第六公司的一名砌筑工。两会召开前,他与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派出所民警、农民等多位基层代表一起和总理见面,为政府工作报告献计献策。
樊书生告诉记者,他起先是念写好的稿子,但总理阻止了他,让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于是,我大胆地说出了我们农民工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他说。
中国现有2亿多农民工,绝大部分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是城市建设和社区服务的主力军。按照国家确定的2020年城镇化率要达到56%的指标,今后每年还会有1300万农民进入城市工作。
但是,农民工又是一个“尴尬”的群体。“农民工因为贴上了农民的标签,因而在城市里饱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李迎生说。
樊书生的家乡在距离北京约800公里的一个小山村。目前妻子与两个子女依旧居住在那里。家里靠务农为生,所得只能满足温饱,孩子的学费、赡养老人的费用、家人的医药费等“超额支出”全靠樊书生每月1600元的收入填补。
“我每个月剩不了几个钱,没有储蓄、没有保险,将来老了怎么办?如果生了病就更是大难题。”樊书生对记者说。
樊书生最期盼将他的孩子接到北京来读书。但是,麻烦的手续、高额的“借读”学费让他早早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的女儿已经14岁了,但我和她的唯一一张合影居然是她百日时的全家福。”已在城里打工16年的樊书生说。他每年只能在春节和女儿短暂相聚数日。
那次会晤,樊书生把自己的苦恼一股脑儿告诉了温家宝。温总理说:“你讲到了点子上。现在农民工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你们的养老、工伤保险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也正在抓紧研究。”
政治学家郭丹说,总理与农民工“会晤”这一事件本身不仅体现了基层民主的延伸,还从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国高层最关心的一大主题——解决好农村问题。
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大篇幅承诺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和投入,包括巨额财政拨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让农民都参与到公共医疗体系、大力建设“新农村”等。
樊书生知道,政府要逐一实现这些承诺,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他说:“去年免掉了农业税,免除了部分农村孩子的学杂费,我们看到了希望。现在又承诺帮农民工解决困难,我们对政府更有信心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