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时政>

建新村 住新房 奔小康

2014-03-12 09:14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建新村 住新房 奔小康
——类乌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前些日子,记者到类乌齐县采访,无论是国道317、214沿线,还是在山沟谷深,映入记者眼帘的都是一幅美丽画卷:一座座富有藏东民族特色的新村矗立在秀水青山之间,彰显出完美与和谐;农牧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们说,“能住上这样漂亮的房子,过去咱们想都不敢想。如今抓生产、促增收、建新村、住新房,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这一切都靠党和 政府的好政策、好领导!”
    类乌齐县从2003年开始实施农房改造和小城镇建设。该县以“一点三线”为重点,选择国道沿线自然自源、地域条件、交通设施情况较好的乡(镇)开展小城镇建设和农房改造。通过首批实施农牧民定居工程的机遇,类乌齐县分别在桑多镇、卡玛多乡、吉多乡三个点进行了该县第一批小城镇建设,在建设中,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突出特色。截止2005年底,已有6个乡(镇)进行了小城镇和小集镇建设,建筑面积共达12364平方米;实现农房改造1123户,建筑面积达280750平方米,城镇的综合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城镇道路、村民广场、供排水设施、治安服务等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基层政权建设也得到加强,全县10个乡(镇)乡房建设有了明显改变,住房、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基本满足了城镇居民生活、城镇经济自身的需要。同时,类乌齐县在注重农牧区小城镇、小集镇建设及农房改造工作的基础上,牢牢抓住县域经济的中心地位,狠抓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先后完成了江北路建设、渝中路的整修、县城主干道的修建,“三纵五横”的城市道路已基本形成。
    今年类乌齐县将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1080户,首批农牧民安居工程362户于3月23日正式破土动工,共设6个指挥部9个建设点,分布在宾达、桑多、类乌齐、甲桑卡等乡(镇),共组织群众7953人参加建设,截止记者发稿时,9个建设点的工程基本完成。类乌齐县第二批农房改造718户于日前开工,共设12个点8个指挥部,集中建设307户,分散建设411户,共组织群众投工投劳9210人。
    在采访中,类乌齐县县长永吉介绍,全县“十一五”期间计划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4618户。其中:农房改造479户;游牧民定居2937户;绝对贫困户739户,其他贫困户463户。在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过程中,类乌齐县在总结以往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上,发扬好的经验,吸取教训,要求做到一是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和总体要求相结合;二是与小城镇建设、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相结合;三是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相结合;四是与本县农牧民的生活风俗和居住习惯相结合;五是与保护耕地、保护环境资源和适度集中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且还要逐步解决水、电、路、广场、文化室、村委会办公场所等基础配套设施。在土地使用方面:县委、县府按照低起价公开拍卖土地或采取照顾性地为群众无偿划拔建房用地。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小城镇中的水、电、路 等配套设施由政府出资修建。在资金补贴方面:制定了农牧民群众进城建房和农房改造补贴标准,最低每户补贴10000元,最高每户补贴60000元,对群众要求强烈、发展潜力较大的村进行小康示范村建设,完善了水、电、路、通讯、电视电话和水利等配套基础设施。
    类乌齐县委书记张晓涛告诉记者,类乌齐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为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条求实效”的原则,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突出特色,重点突破,措施到位”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县以农牧民关注的居住环境改善为目标,加大农房改造和游牧民安居工程,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愿望。我县在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激发农牧民改变家乡面貌和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和动机,广泛调动群众积极性。安居工程以县、乡公路沿线为主,以选址良好的居住环境为关键,以房子的使用和质量为重点,纵深推进。我县采取群众互帮投劳、投入现有的材料和积蓄、争取国家投资、农牧民部分贷款的措施,在”十一五“期间须完成全县80%以上的农牧民安居工程任务。我县把农牧民安居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集中力量把我县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实施好、完成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类乌齐县的农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既改善了农牧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又使农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采访中,有的农牧民群众对记者说:“过去,我们住的屋子很矮很暗,人畜混居,家里生火做饭满屋都是烟雾灰尘,人的脸和手天天都是黑乎乎的,想爱干净也不行。村里的道路也是满地牛羊粪,臭气熏天;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地,行走很不方便。通过农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现在我们不但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房屋,用上了电,装上了电话,看上了电视,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生产生活都很方便。” 有的群众说:“以前,我们挣钱只是为了喝酒、抽烟、赌博,没有别的打算,好多住房的墙下都堆满了啤酒瓶,而现在我们想得最多的是怎么把家庭搞得更好些。” 的确,记者在类乌齐采访时深深感到:如今的类乌齐县农牧民群众,艰苦奋斗、发展生产、一心致富的多了,不图今生、只求来世、求神拜佛的少了;学文化、学技术、讲文明的多了,打架斗殴、喝酒、赌搏的少了;外出务工、经商的多了,足不出户、羞于出门的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