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卡若区:“五项机制”解矛盾保稳定

2014-03-13 09:12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卡若区地处地委、行署所在地,与5个兄弟县以及青海省玉树、囊谦2个县交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牧区神山、草场、虫草、森林等各种资源纠纷苗头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6年,卡若区委、县府创新思路、创新机制,按照构建和谐昌都、平安昌都的要求,结合“五五”普法活动,排查在前、预防超前、指挥靠前,建立和实行“五项机制”,破解稳定难题,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事发地,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农牧区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建立责任机制。年初县委、县府将维护稳定任务进行了认真研究,将涉及稳定工作的各环节进行调研、分析、分解落实,制定维护稳定工作方案和预案,确定了分管领导、责任部门,明确了工作方法、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并郑重提出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责任要求和“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工作要求。同时,建立了“领导包案”制度,将各种不稳定因素分解到县级领导落实,一人负责、包案到底。

二是建立排查机制。根据维护稳定工作方案,从元月份开始,卡若区就启动了排查机制。县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众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施方案》,县委政法委组织相关部门提前进行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工作,共排查出隐患25条,分析了其特点,并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及时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虫草采挖、牧场搬迁等易发纠纷季节前,卡若区先后组织了10余个赴重点区域排查工作组,分别由县级领导带队进行排查、调查。通过排查了解,全面掌握了矛盾纠纷苗头,为采取有力措施奠定了基础。

三是建立宣传机制。在开展大排查的同时,卡若区结合“五五”普法工作,组织了1个巡回督导组和5个宣传教育工作组,抽调干部50余人,在15个乡镇、208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和49座寺庙中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法制宣传工作。 针对新的趋势,重点宣传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森林法》、《草原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和《西藏自治区冬虫夏草采集管理暂行办法》。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虫草采集期间,全县召开各类群众会议上百次,面对面地宣传达5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根据自治区和地区统一安排,自9月份开始,卡若区组织了15个工作组,抽调105名干部,在49座寺庙中开展了深化寺庙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揭批达赖罪行,规范和整顿寺庙秩序,为农牧区政治局势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卡若区按照“提前介入、及时化解、消除隐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机制,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和各类预案。在矛盾纠纷多发期和易发期,实行“零报告”制度,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各乡镇组织群众建立了巡山、巡界制度,既避免我县群众越界,也对进入我县采集虫草、越界放牧的外县群众进行劝返。基层组织和派出所充分发挥作用,协调关系、调解矛盾、打击犯罪。对一些易发、突发纠纷的重点区域,县、乡派出工作组,进行蹲点防范、化解,防止事态扩大化、复杂化,确保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干部、有工作组。仅在妥坝乡白日白玉与贡觉县孜荣村神山、草场纠纷事宜上,就派出工作组4批次30余人,蹲点近3个月,有效避免了事态扩大。据统计,卡若区全年共派出相关工作组35个,抽调人员315人次,解决矛盾纠纷8起,防范事态扩大6起,在争议区域划定虫草禁采区1个。

五是建立协调机制。在与兄弟县、外省县发生纠纷苗头时,卡若区从构建和谐昌都、平安昌都大局出发,按照“友好、主动、及时、有效”的原则,建立和实行了协调机制,一是及时成立由县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赴兄弟县协调,二是及时发函协商,三是主动与兄弟县工作组接触,尽量将矛盾纠纷自行解决,不上交矛盾、不回避责任。据统计,今年共外派工作组3个,协调纠纷事宜4起,向兄弟县发出协调函件26份,引导本县乡、村组织与外县乡、村组织协谈3 次,在平等、友好、尊重历史及现实的基础上,友好协商,共同化解,有效地避免了矛盾纠纷升级恶化。

由于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2006年,卡若区农牧区稳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未发生一起因资源纠纷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