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2 09:14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作者:多吉才旺(昌都地委委员、宣传部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昌都地委、行署结合昌都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不仅为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和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进一步把握导向,唱响主旋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在推进昌都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切实发挥作用。
一、构建和谐昌都需要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
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昌都地区总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8.9%。现辖11个县,居住着藏、汉、回、壮、纳西、珞巴、门巴、白等21个民族,总计人口60万余人,其中藏族占98.26%。经济以农业为主,牧业也占有相当比重。社会生活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各种思想观念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当前,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文化、思想交织在一起,利益多元化,各种矛盾凸显,尤为重要的是,达赖集团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渗透,和我们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在新的形势下牞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密切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学习宣传,加强对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教育,特别是要深入持久地在干部群众中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用统一的思想和共同的理想来凝聚人心、强基固本,夯实构建和谐昌都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丧失社会和谐的思想灵魂。牢牢地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夯实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逐步认识和追求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主导社会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与灵魂。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是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紧密结合贯彻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和深入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辱荣观教育的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科学理论的教育和普及工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党心、民心。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答干部群众的思想和实际问题,帮助人们澄清模糊认识,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渗透,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要紧密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善于把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实践,不断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更好地把人民群众凝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齐心协力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宣传思想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而神圣的职责,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从而不仅从情感上而且从理念上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在行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结合昌都实际,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共同思想基础来统一全地区人民的思想认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既引导人们敢于作横向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地区、周边地区的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同时又要善于作纵向比较,自豪地看到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看到加快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和有利条件,从而激发全地区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平安昌都的信心。
二、构建和谐昌都需要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构建和谐昌都离不开和谐的舆论,更离不开宣传思想工作所营造出的和谐社会氛围。舆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的和谐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程度。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舆论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和谐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地增进干部群众的共识,对于构建和谐昌都至关重要。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全地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大力宣传全地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大力宣传各行各业所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引导人们学赶先进、向往进步、追求高尚,努力营造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局势稳定的舆论氛围,不断地融洽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
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最根本的是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深刻变革、思想文化日益多样化,社会上出现一点杂音噪音难以避免,关键是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坚持正确导向,是各级各类媒体的共同责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无论是党报党刊还是广播电台电视台,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新闻媒体要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形成合力,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把主题突出出来,使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会和谐和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成为时代最强音。当前,要把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引导人们自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必须改进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切实做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当今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要满腔热忱地发现、挖掘和宣传好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英雄业绩、优秀品格和精神风貌。热点问题是一个时期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做好热点问题的引导工作,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对社会舆情的调研分析,及时掌握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多做解释说明工作,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要把舆论监督的立足点放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化解矛盾上,实行建设性监督,做到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服务大局;实行科学监督,做到尊重规律、事实准确、全面客观;实行依法监督,做到内容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对促进社会和谐、引导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三、构建和谐昌都需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首先表现为一种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宣传思想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奏响时代旋律,大力弘扬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核心的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需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惟有如此,才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鼓舞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民族和谐、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团结统一、民族和谐、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贯穿于构建和谐昌都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爱国爱家乡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要深入持久地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毫不放松地开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思想教育,使各族干部群众把爱国、报国、兴国、强国、救国当作崇高美德,把卖国、辱国、祸国、乱国、叛国视为对祖国、对民族的背叛和犯罪,夯实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牢牢把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要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和重大纪念日,发挥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奋斗历史,宣传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新西藏,才有了新昌都;宣传昌都地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和激励人们同心同德地创造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了这一民族精神。我们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构建和谐昌都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六十万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对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各族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各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使全地区人民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维护稳定,倍加珍惜历史经验,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投身到构建和谐昌都的实践中。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推进器。构建和谐昌都是一项创造性事业,只有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各族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战胜改革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考验。要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树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要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深入进行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坚持用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在全社会形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良好风气,形成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大力宣传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的模范人物,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使一切有利于昌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四、构建和谐昌都需要造就坚实的道德支撑
文明的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无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社会公平还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都要求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昌都也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需要稳定,没有稳定便不可能和谐。维护稳定既要靠法制、依法治昌都,又要靠道德、以德治昌都。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在全地区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中,要切实发挥作用,有所作为,为构建和谐昌都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要大力宣传落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创建文明城镇、文明乡村为总抓手,统领其它各类创建活动,在全地区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力争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要突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创建两个重点,加强阵地建设、创新教育载体、形成教育网络,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稳定落实在基层,把和谐构建在基层。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构建和谐昌都培育健康文明的道德风尚。
五、构建和谐昌都需要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构建和谐昌都,一方面要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文化既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又是激励各族人民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牞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润滑”作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坚忍不拔、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充分调动全地区各族人民构建和谐昌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大力繁荣民族文化事业,打造“康巴文化”品牌,使藏东民族文化走出西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要努力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交流,与周边地区共同培育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努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逐步挖掘民族文化;要抓好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发挥好文化遗产的特殊功能;要下移文化工作的重心,进一步抓好“村村通”电视、“2131 ”工程和电视进万家工程,千方百计服务基层、服务农牧区、服务农牧民,使农牧民买得起文化产品,看得到电视、电影,听得到广播;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展好科技、卫生、文化、法制下基层活动,努力满足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和整合其他各种文化,抵制和消除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影响,为和谐昌都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