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国资委3天发2次警告严控央企境外高风险投资

2014-03-14 18:55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随着中国平安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部分股权出现巨亏、中铝力拓英国上市公司约12%的股份巨亏等事件频频出现,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对央企的投资监管也变得格外严格。

  继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1月5日对一些中央企业的投资冲动提出警告,表示将从2010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以引导企业规范投资行为后;1月8日,国资委网站在显要位置再次刊发国资委副主任李伟于2006年在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专题讲座上所作的“国有企业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理”的讲座,以提示那些对金融衍生产品这一新型金融工具缺乏深入了解和必要专业知识,置高风险而不顾贸然行事,结果招致巨额损失、教训惨痛的一些企业。

  一位国资研究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认为,因为过去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乱投资、乱担保现象比较多,国资委从成立时就特别提请中央企业注意投资风险,尤其是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国资委如何监管中央企业投资,以更好地控制和规避风险,更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工作。

  国资委严控央企投资

  三日内针对央企投资冲动连续预警,自国资委成立以来,并不多见。

  “现在整个经济形势还处于进一步下跌通道,而且短期内没有扭转局面的可能,目前形势下,投资的风险大于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委为了中央企业财产的安全,避免中央企业在盲目投资中出现过大的风险,才反复提出预警,这也是出于出资人的职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有不少企业投资出现巨额损失的案例并不少见,其中不乏央企。

  中国平安(601318.SH)自2007年底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部分股权以来,富通的股价已下跌超过96%,导致中国平安截至2008年底238亿元投资只剩下7.49亿,已亏损231.25亿。

  中国铝业(601600.SH,2600.HK)母公司中国铝业集团于2008年1月的最后一天,在伦敦股市收市后的5小时内,通过场外收购的方式,联合美国铝业出价140.5亿美元,闪电般地收购了力拓英国上市公司约12%的股份,约占力拓整个集团总股份的9%。收购价为每股60英镑,中国铝业集团也由此成为力拓这一全球第三大矿产资源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也是迄今为止全球交易金额最大的股票交易项目。

  然而力拓股价在受到并购和中铝买入的刺激短暂冲高到70英镑/股后,便随着国际钢铁市场行情一路下行,近日已经跌至20英镑/股左右。

  “这些都是前车之鉴。面对金融危机,做好风险防范,实现稳健经营成为中央企业今年的重要任务。”一位国资研究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基于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国资委提出严控投资的战略是适时的,也是非常正确的。

  央企全面风险监管制度已初步建立

  其实,国资委对央企的风险监管,在陈久霖中航油事件之后,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部署。

  2006年6月27日,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据这位国资专家介绍,《指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指引》所称企业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五大类;也可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指引》强调的五大风险防范中,并没有出现投资风险字眼,主要是因为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运营风险上,最后反映在财务风险上,同时也可能会触及到法律风险,是一个综合性内容。”这位国资研究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在2006年国资委下发《指引》之后,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又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该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根据这一基本规范,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此次基本规范的印发,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也说明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中央企业高风险业务监管制度。”这位国资研究专家说。

  谨慎投资并非不投资

  据国资研究专家介绍,国资委对央企提出谨慎投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海外投资并购;二是一些高风险投资,比如金融衍生品之类;三是央企主业经营之外的发展战略投资项目。而这三类投资风险中,海外投资风险尤为突出。

  据了解,中央企业目前在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扩张冲动较强,在超出自身能力的情况下,急于进行境内外项目投资和并购重组,债务负担不断迅速加重。

  “去境外投资的央企,首先是要有风险意识,其次是一定要看准了再投,最后是收购之前一定要有周密的评估和风险防范的手段。”这位国资专家说,风险防范肯定是要做的,但要看怎么做。“国资委目前只监管142家中央企业,如何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让这些中央企业经营不出现亏损,才提出要谨慎投资;但是谨慎投资不等于不投资,是要先瞄准,看准了再投资。”

  这位国资专家还补充说,“不是说一提到风险防范了,所有投资都不投了。尤其是在现在金融危机整体形势下,既有‘危’,又有‘机’,机会也是存在的。现在可能大家都比较慎重,在观望,但现在正好是在低水平的时候,正是投入的时期,目前可以做一些战略性投资。”

  针对海外投资并购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企业海外投资并购,首先不要泛政治化。泛政治化容易上升到民族高度、国家利益的高度,认为把国外企业吃掉了,是我们民族强盛的标志,如果参杂这样一些因素,就不能冷静地按照商业规律和商业形势做商业决策;其次,政府要减少审批,让企业自主去选择投资。现在很多到国外投资的企业,由于政府审批太多,容易导致权力寻租和交易;第三是企业要改善自身的治理结构,要靠企业自身比如董事会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