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09:09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今年以来,洛隆县委、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坚持安居与乐业并举,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洛隆县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创新工作。
2007年,洛隆县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895户,实际安排909户。截止6月下旬,开工户数达到898户。开工率98.8%;第一批开工户793户,主体完工485户(含完工户70户),完成工程总量的78%;第二批计划开工户116户,已经开工105户,完成工程总量的45%;新农村建设示范点7个157户,已经开工7个146户,完成工程总量的73.7%。全县安居工程已完成投资1041.31万元,其中自治区补贴资金166.71万元,援藏配套229万元、群众自筹529万元、银行贷款116.6万元。数据表明,全县安居工程程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较为明显,为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安居建设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民动员 广泛参与
干部职工热情为民办好事。县乡两级广大干部职工,利用蹲点和下乡工作机会及周末、节假日等空闲时间热心助民献爱心,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据不完全统计,1—6月,全县干部职工共参加农牧民安居工程义务劳动3500余人次。
子弟兵拥政爱民作奉献。县人武部、武警中队、民兵预备役560余名官兵按照“洛隆为家,共建和谐,共享和谐”的宗旨模范参与安居工程建设。上半年,累计义务投劳1600个工日,出动车辆60台次。有力的支持了洛隆的新农村建设。同时,为农牧民施工队赠送了大米、罐头、衣服等物资,帮助驻地群众建设家园,安居乐业。
农牧民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县委、县府十分重视调动发挥广大农牧民党员、共青团员的积极性。全县农牧民党员1500余人、共青团员1200余人,踊跃投入到安居工程建设中,使党团员的先进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激发和展示。各乡镇普遍组织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党员突击队”、“党员义务监工队”,扶贫济困,助民安居。
中、区直各单位全力以赴支援安居工程建设。中国电信免费在硕督镇达翁村安装2部好易通、康沙镇德嘎村1部固定电话、马利镇布须沟1部好易通。计划率先在安居工程集中建设点实现家家通电话。中国移动计划在康沙、硕督、加玉桥实现通手机。邮政局正在制作洛隆县安居工程建设明信片,向全区宣传洛隆安居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中国农业银行积极支持安居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发放贷款98.6万元。工商行政管理局整治建材市场,杜绝假冒伪劣建筑材料流入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公路养护段主动与安居办共同协调马利、康沙镇安居工程与公路的勘界;出动装载机等大型机械在孜托镇安居工程建设工地免费服务,出工费用达1.2万元。
寺庙僧人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俄西乡达吉寺僧人通过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后,纷纷表示在做一名爱国爱教僧人的同时,愿意发挥僧人的一技之长,自愿为农牧民服务,主动要求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今年以来,该寺僧人已陆续为周边村11户安居工程建设户无偿进行了藏式彩绘。从
另据统计,硕督镇硕督寺庙的僧人为达翁安居工程点捐赠了茶叶等物质;新荣乡的部分寺庙僧人主动到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户中传授技术并进行绘画服务;康沙镇部分僧人直接参加安居工程建设户的义务劳动等。
着力提高安居工程的组织化程度
县委、县府要求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农牧民的组织化工作,特别是在合理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上下大力气,强化政府推进。在俄西乡娘娘村的大骨节病搬迁点建设中,集中了全乡11个行政村的958名农牧民,
安居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资源相结合
今年年初,该县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木材节约措施。对森林资源采伐采取“七定”原则,即“定计划,定时间,定树种,定采伐数量,定区域,定地点,定恢复措施”,从而规范了全县的木材使用;依法加强木材加工、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定点加工、运输检查制度,强化林政管理工作,防止“跑、冒、滴、漏”,教育引导群众,尽量使用旧材存料;大力推广使用新型替代材料。用“工”字钢代替木制梁、塑钢窗代替木制窗、铁制门代替木制门,用竹胶板、竹架板、层板等新型建筑材料代替木制品,效果良好,并深受农牧民的欢迎。
安居工程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旧城改造相结合
在康沙镇康沙村小城镇建设和孜托镇旧城改造中,县委、县府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安居工程建设新路子。对康沙村12户、孜托镇15户农牧民安居房,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建设,统一纳入城镇管理。对口支援洛隆县的中国远洋集团,在援藏资金中直接倾斜240万元用于康沙镇小城镇建设。通过实施适度集中安居,由政府出政策,并统一组织建设,农牧民投劳或出一部分资金,就能住上砖混结构的小康房,并为农牧民群众扩大非农转移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安居工程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政策法制宣传相结合
送电影到安居工程建设工地。各乡镇电影放映队深入到安居工程工地,利用晚上为农牧民群众放映电影。影片准备充足、题材广泛、内容健康、情节生动,教育意义深刻,社会感情强,为农牧民所喜闻乐看。截止到6月,全县共计放映了200场国产影片,丰富了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受群众欢迎。
部带头宣讲政策法规。硕督镇、俄西乡、中亦乡、康沙镇等乡镇的蹲点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领导,利用各种机会,进村入户,积极开展政策法制宣传工作,让党的富民政府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让民主法制深入人心,让长治久安和加快发展深入人心,让“三个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安居工程建设与农牧民增收相结合
组织劳力促增收。在7个集中建设点以乡(镇)为单位集中组织近3000名民工参与建设,整合了劳动力资源、加快了建设进度、节约了建设时间和建设资金。仅此一项,预计为农牧民增加收入70余万元。对分散建设户,采取“村帮村、邻帮邻、户帮户”的民间建房好形式,投入劳力8000余人,为建房户间接减负建设资金1500万元;培养技能型建筑人才促增收。以县中学木工、绘画班学生为主要对象,对农牧民进行集中培训,组织成立了木工队和绘画队,不但承包了本县的木工和绘画任务,还有组织的向八宿、那曲、林芝等地区输出,仅木工和绘画可直接增加群众收入380余万元,在康沙镇小城镇建设和改托镇加日扎旧城改造中,组建了两支农牧民施工队,通过岗前培训学会了钢筋绑扎、混泥土浇筑、电工、木工等技术,直接增加收入30余万元;建立建材产业链促增收。在303省道沿线5个乡(镇)组建农牧民运输队,仅物资运输一项就直接为农牧民增加收入260余万元,对安居工程所需的大宗物资,一律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降低建设成本,可直接为农牧民降低建设成本50余万元。在303省道沿线设立木材加工点,只收取加工成本费,不仅缩短了运距,加快了进度,还间接节约建房成本10余万元。
安居工程建设与培养新型农牧民相结合
培养本土技术人才,成立农牧民施工队。在农牧民中挑选了60名青壮年组建成农牧民施工队,选出了队长、组长,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完善了内部管理体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传授和队伍管理。直接参加康沙镇的小城镇和安居工程建设,现教、现学、现用。对文化素质高,头脑灵活的农牧民进行重点培养,使之成为施工队骨干力量。
召集能工巧匠作为师资,集中培训绘画、木工、工程质量监督等技术人才,直接服务于安居工程建设。集中了全县183名农牧民青壮年进行了为期13天的集中学习。
设立塑钢、铁门两个加工点,培养新型材料加工技术人才。在县城开办塑钢、铁门加工点,挑选6名青壮年农牧民,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目前,已制作塑钢窗2955个,塑钢窗面积为5102.47平方米;铁制大门285道,铁制大门面积为744.59平方米。部分制作完成的塑钢窗和铁门正在运抵安居工程现场,进行调试安装。
安居与乐业并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安居工程为契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真正做到建管结合、建用结合。在产业发展上,找准发展第一、第三产业的切入点,主要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近郊旅游业等探索农牧民增收新途径,使全县群众在建设自己新家园过程中,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新生活。
积极发展果林经济。俄西、马利、白达等乡镇充分利用地处怒江河谷优势发展果林经济,白达乡每年干果生产可达数十吨,为群众增收创造极大效益,俄西乡1200多亩的银杏林也可为当地群众每年创收几十万元。选择气候条件适且的俄西、达龙、马利、白达、腊久等乡,利用当地的小气候和农牧民有种植干果习惯的优势,建设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果育苗基地,形成干果经济林木产业带,大力发展干果经济,形成规模,进而形成品牌。同时还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引导农牧民进入服务行业。
(安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