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奥巴马访华前夕 中美贸易战开打

2014-03-14 18:10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11月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输美油井管反倾销反补贴(以下简称“双反”)案的倾销调查初裁,决定对从我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11月6日,我国商务部决定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双反”调查;同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对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铜版纸、从中国进口的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关税。这一切距离中美互相承诺不再出台新的贸易保护措施才一周时间,距离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日期11月15日只有不到10天。

  中美之间利益牵扯广泛,早就坐到了一条船上,而如今美国把这条刚刚经历全球金融危机暴风骤雨的小船搞得桅摇橹摆,用意何在?我们不仅要问,中美之间究竟怎么了?

  奥巴马政府不给中国“面子”

  这已经不是奥巴马政府第一次不给中国“面子”。今年9月11日,奥巴马政府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惩罚性关税的消息就先期传了回来。中国政府仅在24小时之内就对“特保案”作出了反应。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虽然商务部的声明并未提及轮胎,但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显然是中国对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击。

  尽管全世界都担忧如若中美之间如果此时进行贸易战,对刚刚出现复苏萌芽的全球经济无异于一个重击,但是这场以“特保案”为开端的贸易纠纷并没有因中国的退让和被迫反制就此止住脚步,反而愈演愈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了对中国无缝钢管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国商务部表示,应中国汽车行业申请,中国正在对美国制造汽车进行初步反倾销调查;然后就是美宣布对从我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中对美汽车产品“双反”案结束了双边磋商阶段,中国正式发起调查;同日,美国商务部网站又挂出了对进口自中国的铜版纸及其他产品征收“双反”关税的消息……

  在奥巴马访华前的仅仅不到10天时间内,中美之间不知还会出现多少“双反”、“征税”、“调查”这样的字眼。专家表示,或许真应了美国某网站题为“是的,我们能打响一场贸易战”社论中的提法,中美贸易战在全球经济期待复苏背景下,在两国高层领导人为此频繁往来的节骨眼上,已经全面开打。

  美国挑起贸易战目的何在?

  早在中美贸易摩擦初露端倪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专家江涌就谈到,中美之间利益广泛,早就坐到一条船上,不可能斗得连船都翻了。当时几乎全世界的舆论都质问奥巴马:美国说一套做一套,这回在全世界面前输了理,你如何面对G20峰会?怎么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戏剧性的是,奥巴马政府在G20峰会上竟拿出一份针对对美贸易的顺差大国的“可持续及均衡增长的框架”协议——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中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向《经济参考报》表示,美国在对华贸易领域屡燃战火的意图,清晰地表现在由其推动的“可持续及均衡增长的框架”协议中——美国政府认为,全球经济的不平衡(特别是美中贸易的不平衡)与危机的发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种不平衡必须打破,而美国将不惜采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来表达实现这种再平衡的政治决心。G20峰会召开期间梁国勇便预言,因美国的提法首当其冲针对中国,新一轮中美贸易争端可能才刚刚开始。

  梁国勇认为,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充其量只是这次危机的外因,而内因(美国经济中存在中的问题、其金融体系中的系统性风险和监管的滞后)才是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

  尽管中美双方曾表达过希望“同舟共济”的各种承诺、声明,但是如今,美国大闹特闹,快把“船”斗翻了,业内专家认为其背后有着更深的含义,即配合奥巴马访华,增加其与中国谈判的筹码。专家认为,在如此贸易战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问题将显得尤为刺眼,它无疑将成为届时美方向中国施压的重点之一。早在10月24日,奥巴马在致函美国纺织团体协会时表示,中国必须停止操控货币的行为。致力于新兴市场的美国投行Roth Capital副主席DonaldStraszheim也表示,中国经济正开始下行路线,而美国对中国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不满。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奥巴马或将对中国的汇率政策实施更多压力,以促进美国出口和刺激就业,但中国将首先考虑其自身的经济基础。他预测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将为3%。

  中国无路可退不能再退

  “不能一味对贸易保护主义退让最终无路可退。”有关专家这样形容中国所面临的中美贸易局势。

  “对以中国为主的对美顺差大国而言,适当的妥协不可避免,但讨价还价和适度的斗争则是必须的。”梁国勇说,在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的调整中,中美之间的分歧则主要体现在所谓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目标和实现方式上——再平衡将在何种程度上以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为代价是问题的关键。

  专家表示,首先,中对美贸易战略重心不应仅放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这一技术性问题上,这不应成为奥巴马政府与中方谈判的较大筹码之一。记者采访多位贸易专家获悉,我国重视“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对的,但对此应有一个前提,即弄清“市场经济地位”是战术问题还是战略问题。如果“市场经济地位”本是战术问题却被当成战略问题,提前解决它所付出的代价可能将超过实际好处,令中国得不偿失。据介绍,“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领域中的专业性问题,与一国宏观经济体制是否实行“市场经济”并非同一个概念。“市场经济地位”的获得,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出口中的所有问题。如此次对中国造成巨额损失的“轮胎案”中,美国采用就是世贸组织成员专门针对中国的“特别保障措施”条款。

  第二,中国在对美贸易上要手握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全方位反制筹码。“不能再对美国关于不使用贸易保护措施的承诺心存幻想。”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猪肉、大豆等农产品(11.36,0.00,0.00%),还是中国手中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对有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贸易伙伴,我国一定也要储备足够的可采取的措施。“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在应对摩擦中也要避免‘授人以柄’。”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说:“目前外贸环境中,有的企业故意低开发票、低价出口,这极易引发贸易摩擦;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行业组织参与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还要讲究策略,不仅要抗辩,还可以考虑到调查国展开‘公关’,在这些国家的媒体上发出中国的声音。”

  第三,我国应把握FTA(自由贸易协定)历史机遇,将对外经贸合作重心转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上来。一旦“10+3”东亚经济共同体得以建立,世界经济美欧亚三足鼎立的格局也将最终确立,这就是对美国最好的制衡。梁国勇认为,鉴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成长性,其在未来东亚经济共同体中的核心地位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