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关注送水工 关注最后一公里

2014-03-14 17:27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送水工是怎样一群人?他们和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在13日举行的“幸福水立方”水行业沙龙上,饮用水企业们也首次将目光统一集中在送水工身上,从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提出了“关注送水工,关注最后一公里”的话题,并对如何为送水工减负进行了热烈讨论。

  四五千元高薪请不来送水工

  “今年五一劳动节之前,我第一次碰到了来家里的送水工,感觉很震惊。因为十年前的送水工都很年轻力壮,基本上都是三十来岁的样子,没想到现在的送水工,已经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一位饮用水企业负责人对此感慨不已。

  作为印证,在座许多水企业的老板们都反映,现在企业要聘请送水工不容易,哪怕开出了月薪四五千的高福利,却依然很难请到送水工。原因是送水工不仅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常常在烈日的炙烤下在户外跑东跑西,而且社会地位低下,甚至有人将送水工和旧社会出卖劳动力的苦力等同起来。所以哪怕企业愿意出再高的人工,除了那些没有一技之长又上了年纪,实在没有其他办法谋生的人之外,几乎没有人愿意应聘。

  “关注送水工, 关注最后一公里”

  华润怡宝相关人士指出,企业回馈社会应当不仅仅停留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最根本的回馈,还是保障产品的质量。而要保障产品的质量,首先要让企业员工感觉到幸福”。该人士还表示,不管是任何品牌的饮用水企业,最后一公里都是由送水工来完成的,因此他们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要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首先要“伺候”好送水工,企业要得到他们的认可,要让他们当家做主。

  记者了解到,该企业在内部推出了一个“水知道幸福”的项目,主要就是针对整个怡宝经销商系统的送水工,展开关爱、帮扶、激励怡宝送水工的一系列活动。企业走访各个水店的送水工,对达到一定工龄的送水工都给予奖励。据悉,目前已走访了广州、深圳和东莞等地区的过千名送水工。

  华山泉客服部经理源庆权透露,该企业与广东狮子会合作推出一个公益项目———“水滴计划”。主要是关心解决外来工子女读书难的问题,并挖掘和培养篮球未来之星。该计划的第一站选在东莞开展,目前已经扶持了30多个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接下来准备在全国17个主场继续开展上述计划。据了解,在华山泉内部,公司倡导员工安家落户、安居乐业。而在员工培养方面,推广导师制,让员工掌握技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有归属感。对优秀员工还会定期进行评比,使得员工队伍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

  水企呼吁社会各界

  齐为送水工“减负”

  在沙龙上,不少饮用水企业都提出了要为送水工“减负”。益寿泉的董事曾维表示,送水工之所以请不到人,除了社会地位低下和日晒雨淋之外,还有着外界所不了解的种种艰辛。单从送水的过程来讲,目前绝大部分水企的送水工还是依赖单车来送水给客户。由于送水工年龄普遍偏大,体力不足,因此很多人都用上了改装的电动车,但这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所不允许的。

  广东省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会长罗坦也提出,为了缓解节假日送水难的问题,减轻送水工在节假日期间的送水压力,建议有条件的家庭消费者每次订两桶以上的水。另外,他还提出,企业可以考虑是否能够通过改变交通工具来解决送水工的实际难处。该协会秘书长叶正也表示,在韩国和香港,企业都要求消费者要提前订水。他呼吁消费者改变订水模式,不要等到没水喝了再临时订水,而是提前多备两桶水在家里。

  水协专家马幼骐则建议,水企业可以考虑将桶装水容量变小,比如从18.9升改为12升或15升,这样一来也相当于减轻了送水工的运送压力。他还指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大桶水也并非市场主流,只是占到市场的10%左右。

  日之泉桶装部经理梁庆贤则表示,目前该企业在尝试用小货车进行配送,但没有专用车,而且送水路上有很多单行路,稍不小心就吃“牛肉干”。他建议改变桶装水的包装规格,将桶装水变小,减轻送水工送货的负重。黄海云、苏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