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11:20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各位代表: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自治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按照自治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党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图强,继续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西藏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1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59.8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142.5亿元,增长14.2%;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粮食产量94.5万吨,基本保持上年生产水平。粮经饲作物种植比例由2004年的71∶19∶10 调整到69∶20∶11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91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争取国家投资达到125亿元,招商引资27.2亿元;消费市场稳中趋旺,价格基本保持稳定。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亿元,同比增长13%,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101.4 ,较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牷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增长较快。预计进出口贸易突破2亿美元。人民生活继续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411元和2075元,分别增长2.6%和11.5%。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4万个,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一)认真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一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建立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分析全区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研究经济运行中的重大情况和重要问题。二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强对投资方向的调控,有重点地向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倾斜。三是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召开了四次重点项目调度会议,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年初召开40周年大庆项目专题会议,部署和落实了大庆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四是为促进我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组织起草了《关于加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五是加大价格管理、监督检查和清费治乱减负力度,建立了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六是加强电力需求管理,制定科学的电力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充分挖掘生产潜力,保障电力迎峰度冬期间的安全运行,确保居民生产生活及重点单位用电。
(二)狠抓“三农”工作,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继续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扩大油菜籽、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区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352.3万亩牞其中:粮食作物243.8万亩牞比上年调减4%牷经济作物71.3万亩,比上年增长7.7%;饲料作物37.2万亩,比上年增长3.3%。油菜籽总产达6万吨,比上年增长7%;蔬菜总产达34.4万吨,比上年增长14%。农区、城郊畜牧业步伐加快,畜牧业集约化经营趋势明显,防抗灾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全年牲畜存栏总数2480万头(只、匹),牲畜出栏率29%,肉、奶产量分别达到21.2万吨和27.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和4%。整合农口资金1.65亿元,启动实施了牦牛、青稞、油菜、白绒山羊、藏猪、藏鸡等27个特色产业项目建设,部分项目已产生效益。
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共落实农林水项目国家投资17.67亿元,加大了水利设施、农田草场、林业生态等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点755处,解决了8.5万人、8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新增电力装机6670 千瓦,改造750 千瓦,解决16个乡(镇)、128个村、4940 户、3.3万人用电问题;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万余亩;完成低产田改造18万亩,治理坡耕地8万亩,实施黄牛改良4万头,绵羊改良4.5万只,实现游牧民定居780户、3900 人;生态建设继续加强,长江上游三县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全年完成生态公益林保护97.5万公顷,荒山造林10万亩,植树造林32.7万亩,退牧还草130万亩。
农牧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在抓好农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通过采取特色农牧业产业开发、组织农牧民参加工程建设、资源开采、非农产业等有效措施,有力促进了农牧民收入增长。一是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二是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加大,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三是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力度继续加大,预计全年可完成劳务输出6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四是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作用日益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积极作用初步显现;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重点扶贫对象减少了28万人;六是提高了农牧区“三包”学生的补助标准和农牧民免费医疗标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自治区确定的23个小康示范县、51个乡(镇)、14个行政村试点建设项目规划完成,对我区小康社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特色产业项目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
(三)继续加大争取国家投资力度,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自治区主要领导多次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衔接,有关部门继续派工作人员常驻北京,加大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委的汇报衔接力度。全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铁道部、交通部等部委共下达我区基建投资125亿元,其中青藏铁路西藏段30亿元。
二是有效利用银行贷款。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放慢投资下达速度的情况下,结合我区施工“黄金期”较短的客观实际,自治区批准了工程资金未到位先行贷款建设的意见,相继于2005年5月、8月、11月安排了三批贷款15亿元,其中统贷统还11.9亿元,部门贷款3.1亿元,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117个建设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10亿元牞其中青藏铁路西藏段116.6亿元。因合理工期要求和增加建设内容不能完工,需结转到“十一五”期间的项目有青藏铁路、青藏光缆、“三大文物”保护与维修工程、无电县及中小水电开发工程、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增效工程和西藏扶贫开发6个项目。在117项目之外,国家还陆续审批了我区国道干线、通县油路、送电到乡、村村通广播电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直孔水电站、狮泉河水电站、青藏铁路供电工程、西藏大学、林芝机场、县城基础设施等一批西部开发项目。
为庆祝自治区成立40周年,2004年底国家安排了我区大庆项目24个,总投资64亿元。目前,除昌都镇昂曲河大桥和广播影视译制工程因设计变更未开工外,其他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预计2005年底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作为大庆庆典项目的自治区接待处改造、拉萨金珠西路、西藏人民会堂等工程已在大庆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是项目管理得到加强。建立了严格的检查、稽查、通报、整改、上报制度,在自治区组织对“117项目”、“40大庆”、“两基攻坚”、退牧还草等重点项目稽查的同时,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对我区重大项目进行了稽查和专项检查。
五是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深化。2005年年初,自治区安排3.2亿元资金,开展了总投资1500亿元的280个项目前期工作,目前有197个项目已完成计划,83项正在进行之中。
(四)狠抓工交生产,加大发展特色产业工作力度,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步伐加快
加强生产要素综合协调,保障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预计2005年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亿元,增长13.2%;发电量完成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 牷水泥139万吨,同比增长44.8%;中成药1190 吨牞同比增长9.2%;啤酒4.86万吨,同比增长24.9%。
工业生产开始向规模化、高技术化方向发展。玉龙铜矿开发业主正式组建,环评、土地预审和核准申报工作进展顺利,铜矿工业试验厂建成投产;年产5000 吨碳酸锂的扎布耶锂业资源开发项目竣工;拉萨当雄年产10万吨矿泉水生产线建成,山南华新年产30万吨水泥生产线和西藏高天年产6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竣工投产。
以旅游、藏医药、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矿业、建筑建材业为重点的特色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逐步形成。培育和继续扶持了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10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全年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80万人次,旅游收入19.3亿元。
(五)财税、金融、内外贸易等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20.09%;财政支出预计完成185.3亿元,同比增长38.57%。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收支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全年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2.1亿美元,同比下降5%牞其中出口1.6亿美元牞同比增长23%;进口0.5亿美元,同比下降4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55亿元,同比增长25.8%;贷款余额180亿元,同比增长7.2%。
通过加快建立消费信贷制度,积极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努力开拓农牧区消费市场建设,促进和引导农牧民增加消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3%。
(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和面向农牧区。全年,共安排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投资15亿多元,90%以上的项目在基层、在农牧区。教育事业共下达投资8.9亿元。“两基”攻坚、西藏大学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全区有68个县通过“普六”验收,“普六”人口覆盖率达到94.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9%;40个县通过“普九”验收,“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59.4%,初中入学率达75.4%;54个县通过扫盲验收,青壮年文盲率由“九五”末的39%下降到15%。
加快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到2005年底,全区已累计安排445个乡镇卫生院、59个县卫生服务中心、50个县疾控中心和64个县传染病科等急需基础设施建设。以县带乡的农牧区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农牧民医疗服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此外,安排实施了地(市)藏医院、人民医院、成办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改扩建、自治区药品检验所等建设项目。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2005年,安排投资9125万元,新建了11个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改扩建2个地区群众艺术馆;开工建设自治区藏剧团排练演出厅;继续推进三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完成了1500 多个村级广播电视接收站和6座中波台建设。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005年,自治区安排投资1450万元,用于建设自治区就业服务中心,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待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举办劳务洽谈会,为待业人员就业提供机会,做好大学生就业安置工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牧民免费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全面启动。全年全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7.91万人、13.12万人牞比2004年增长7.6%和131%;工伤保险得到较快发展,预计全年参保人数达到1.5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3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区农牧民基本享有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医疗服务,农牧民免费医疗费用也由2004年的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2005年的80元。
(七)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清费、治乱、减负工作,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工作预案》、《西藏自治区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实施意见》。积极疏导价格矛盾,理顺价格关系,促进相关行业健康发展。取消了140项行政审批收费项目、降低1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年减轻社会负担约900多万元。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放心商品工程”、“12315 民心工程”。认真开展矿山生产秩序整顿工作,对黄金生产秩序进行了严格整顿。
继续推进各项改革。编制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相关配套文件抓紧编制并相继实施。2005年9月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按种粮面积每亩补贴15元。研拟了《西藏自治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实施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逐步建立有利于启动和激活社会投资的机制,全面推行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非公有制市场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目前已超过20%。
(八)对口援藏和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对口援藏力度不断加强。据不完全统计,第四批实施对口援藏的省(市)和中央企业、国家部委计划援助资金21亿元,预计全年到位13亿元。完成了由铁道部牵头、八家中央企业捐赠物资的接收和分配工作。
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区域经济逐步推进。一是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各地市先后组团分别赴东西部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全区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近400项,实际到位资金27.2亿元,超额完成2005年初确定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亿元任务。玉龙铜矿、华新水泥厂、中信五星级酒店、格桑林卡住宅小区等招商引资项目已开始实施。二是组团参加了六省、区、市经济协作会第20次会议,积极参与了东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特色产品博览会、昆交会、地毯博览会和第六届“青洽会”等;三是重点加强了与青海、甘肃、陕西、宁夏等西北省、区的合作。与青海省共同提出了联合创建“青藏经济带”的构想,与甘肃省签署甘藏经贸框架合作协议,同安徽省党政代表团形成了经贸合作纪要。加强与其他省市的联系和沟通,上海市在拉萨设立了首家省级办事处。
(九)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自治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自2003年5月开始至今,大体经历了前期准备、规划思路形成、规划纲要起草三个阶段。开展了“三农”问题、就业问题、人才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建设、社会全面发展、小城镇发展、青藏铁路影响力及对策、青藏铁路经济带建设以及全区“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等重大问题研究,形成了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在思路基础上,《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和《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精神进行了全面修改,同时召开了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会,并多方征求了各部门、各地市、社会各界的意见,现已形成了提交本次大会审议的《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回顾200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主要预期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十五”中期,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冲击,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治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上下一心,夺取了抗非典、促发展的双胜利。“十五”后期,在国家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下,自治区制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针,一方面继续争取国家投资,另一方面加快产业建设,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初步预测,“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2005年人均 GDP 超过1000 美元,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实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区的具体贯彻落实,得益于中央的关怀和全国的援助,得益于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总体判断
2006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面临的机遇,一是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为继续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为进一步做好西藏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中央支持、全国支援的力度不断加大,青藏铁路、林芝机场的建成运行,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四是经济社会正在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由稳定快速发展向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迈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五是思稳定、谋跨越、求发展、奔小康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愿望,加快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动力源泉。六是社会局势正在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推进跨越式发展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我区仍属欠发达地区,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当前突出表现在:投资渠道单一,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农牧区自然条件差,远离市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牧民稳定、较快增收的任务十分艰巨;产业建设刚刚起步,产业扶持力度亟待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匮乏,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三、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为后十年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今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继续前进的一年,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关键之年。
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狠抓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农牧民增收这个重点,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结构调整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科技推广力度和工作落实力度,以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建设平安西藏、和谐西藏,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我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4亿元,增长12%;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45元,增长13%;
———城镇新增就业1.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
实现今年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要着力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认真搞好“三农”工作,在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创造良好开端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要切实把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确保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的增速。
一是继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搞好土地管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继续实施提高粮食单产行动计划,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努力使粮食总产量保持在2005年水平。切实加强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落实,做好接羔育幼工作,加大活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高牲畜出栏率。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畜产品深加工,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针对我区灾害和疫情频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抗灾工作预案,做好防抗灾物资的调运、储备工作。认真开展动物免疫交叉检查验收工作,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
二是加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确保“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区80%以上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舒适的房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做好牧民定居、农房改造和扶贫搬迁工作。并以此为抓手,落实通路、通水、通电、通讯等工程,今年新增20个乡通路,解决32万人的安全饮水,新增和改善20万人的用电,行政村通电话率提高到40%以上。
三是加快发展农牧区公共事业。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工作。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牧区义务教育成果,加大对农牧区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牧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快推进以县带乡的农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牧区电影放映“2131 ”工程,推动农牧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四是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按照“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原则,继续整合农口资金,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投入,加快农牧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开发,增加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牧民技能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组织化程度,力争农牧民劳务输出收入达到8亿元。凡与农牧民关系密切、技术含量适宜的项目和建设内容,组织农牧民参与实施。引导和扶持农牧民积极从事地方建材业,鼓励农牧民参与旅游、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努力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做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试点工作。加快建设面向农牧区、服务农牧民的生产资料市场、农贸市场和消费品批发市场,搞活农畜产品流通。加强化肥、涉农收费和价格的监管,继续推进农牧区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
(二)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有重点地加快第二产业发展一是认真抓好“十一五”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高天水泥二期工程、扎布耶二期、藏北牦牛肉产业化项目等前期工作。抓好正在申报的包括玉龙铜矿在内的国家级资源开发区岗底斯中东段成矿带地勘工作,为“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提供后备项目。在用好现有国家地勘补助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尽快批准《西藏优势矿产资源加快勘察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国家对西藏矿产资源勘探给予更大资金支持。
二是加大工业生产力度。重点抓好建材、矿产品、藏药、绿色食饮品的生产,积极推进市场开拓和销售工作。加大西藏名优新特产品宣传力度,以销售促生产。对水泥等建材生产企业,要支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降低生产成本,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对铬铁矿、碳酸锂等矿产品生产企业,要引导它们紧紧抓住目前市场价位较高的有利时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扩大生产,不断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帮助啤酒、藏药等生产企业准确判断市场需求走势,做好市场调查,不断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企业效益。做好工业产品统计和调查工作,及时掌握价格、市场需求等变化信息,做好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协调工作,促进生产稳定增长。
三是加快现有工业生产能力的发展。要切实加强项目建设,不断壮大工业规模。在现有的规模较小的工业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工业项目。加快玉龙铜矿建设进度,起到矿产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拉萨当雄矿泉水二期10万吨矿泉水项目建设,力争年内竣工投产;抓好自治区藏药厂如意珍宝系列藏药现代化主体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加强藏电东送项目规划论证前期工作。抓好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孜工业集中区、曲水农畜产品加工区、堆龙工业园区、林芝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开工和竣工投产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增强我区工业发展后劲。
(三)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认真搞好我区的经济体制改革中长期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革。
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努力实现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制约改革的不利因素。二是深化农牧区改革。进一步完善农牧区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耕地、草场等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不断深化农牧区综合配套改革。继续做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尽快出台自治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配套政策。三是继续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建立有利于启动和激活社会投资的机制,逐步形成投资主体自主决策、投资渠道多元化格局。
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好特色产业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发挥我区驻国内外经济联络窗口的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一是瞄准和依托国内市场,加强横向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吸引全国知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内外著名的旅游企业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进藏发展。密切与西南五省、区、市经济协作,加强与西北经济区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共同建设甘青藏经济协作区的前期工作。二是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加快农畜产品、藏药材、林地产品等系列出口产品的生产,建设特色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扩大自产产品出口规模,调整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三是加大亚东、樟木、普兰等边境口岸、边贸市场、传统贸易点的建设力度和沿边开放力度,活跃边贸市场。实施电子口岸工程。四是积极发展与南亚各国特别是与印度、尼泊尔的经贸往来,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出口。五是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
(四)以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重点,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切实做好投资争取工作。目前,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117个基本建设项目已基本结束,青藏铁路也将进入收尾阶段。40周年大庆项目分四年安排,年度投资规模较小。总体上看,“十五”期间需要结转到“十一五”时期继续安排的续建项目投资规模很小,要实现“十一五”起好步,固定资产投资缺口很大。必须做好“十一五”项目的汇报、衔接工作,确保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完成。第一,努力抓好续建项目资金的落实。今年续建项目申请国家投资74.2亿元,主要有青藏铁路、青藏光缆、“三大文物”保护与维修工程、无电县及中小水电开发工程、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增效工程和西藏扶贫开发等6个117项,草原建设与保护二期工程、农村人畜饮水解困二期工程牗续建牘和安全饮水工程、农村公路二期工程、农网三期工程、农牧区基础卫生医疗设施建设、中小学建设、林芝八一镇二桥等40周年大庆项目和直孔电站、狮泉河水电站、柳梧大桥、林芝机场、西藏大学等重点项目。第二,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安排一批新开工项目。今年,力争新开工的重大项目有巴河雪卡水电站、昌都至玉龙输变电工程、送电到村、新藏公路、青藏公路格拉段整治、江达至岗托、米林至朗县县际公路、康马至亚东县际公路、工布自然保护区、藏北草原建设保护与游牧民定居工程、仁青岗边贸市场、垃圾和污水处理工程、县城及重点镇给排水等工程。同时,充分利用自治区增加1亿元的前期工作经费,继续做好“十一五”1500亿元的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已完成前期工作的一些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方面的重点骨干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等工程项目建设“五制”。坚持开好全区重点工程项目调度会,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科学测算建设工程概算指标,严格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进一步加大稽查力度,加强稽查机构,完善稽查职能,开展经常性稽查和专项稽查,做好跟踪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格控制工程投资,规范合同和财务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杜绝挪用挤占工程建设资金,确保项目投资、建设工期按计划执行。做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逐步建立项目后评价机制,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总结经验。
三是努力吸引民间投资和其他投资。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改善投资环境,为激活民间投资创造必要的政策支撑。同时,研究制定《鼓励特色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做好银行贷款工作,扩大贷款建设规模。四是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和援藏资金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走好“以资源引资”、“以资产引资”、“以企业引资”的路子,互惠互利,实现“共赢”和借力发展。力争招商引资达到35亿元。同时,加强与实施援藏任务的部委、相关省市和中央企业的衔接,落实已经确定项目的资金到位。
(五)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拉动消费增长
一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全面拉动消费增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疏通物流环节,不断培育市场,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市场经营环境。紧紧抓住青藏铁路通车,积极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供应,满足市场需求,鼓励企业拓宽区外市场,做好铁路出藏物资的组织协调工作。培育住房、汽车、电子通讯、旅游等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刺激消费增长。
二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承载和接待能力。优化通信、邮政、运输等行业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观念,诚信经营,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搞好城乡流通市场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服务业,逐步形成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服务网络体系。
三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大清费治乱减负的工作力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的不合理负担。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严厉查处价格欺诈,制止不正当竞争,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问题,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切实维护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统筹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迈出新步伐
一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继续实施“两基”攻坚计划,今年,力争5个县通过“普六”验收,9个县通过“普九”验收,9个县通过“扫盲”验收。加大对高中建设和职业教育的投入,继续抓好西藏大学改扩建工程。今年,全区小学入学率达到97%,初中入学率达到8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3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
二是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尽快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困难人群的就业扶持制度。支持发展社区就业和灵活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做好新成长劳动力、复转军人、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今年,城镇低保覆盖率力争达到100%,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要达到80%左右,工伤保险要达到20%,启动职工生育保险。认真做好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抗灾救灾等工作,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三是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全面完成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任务,继续做好艾滋病、结核病、大骨节病、白内障等疾病防治工作。加强自治区人民医院、地(市)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自治区和地(市)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应急救治能力,着力推进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城镇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和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县级卫生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形成以县带乡的农牧区医疗体系。进一步加强禽流感、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疫病的防治工作。
四是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推广和技术创新力度。以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为重点,建设青藏高原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区内外企业间开展技术合作,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利用内地的科研、人才、技术优势,加强和扩大区内外科研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加强藏医藏药、高原生物、新能源、矿产采选冶、气象等领域的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力争取得新的技术突破。继续推进太阳能综合利用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工作,建设国家级太阳能应用示范基地。
五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建设县级新华书店、文化馆、图书馆和乡村文化站(室)。加快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广播影视节目的译制能力,继续抓好电影“2131 ”工程、广播电视“西新工程”和农牧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扩大“村村通”工程实施范围和增加节目接收套数。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逐步加大投入,改善公共体育设施,优化体育资源配置,重视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有重点地发展现代体育项目,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运动。
(七)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好《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行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采区和生态良好区的“三区”生态保护战略,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小城镇等四大工作载体,努力促进我区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对重点资源开采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对生态良好地区和物种丰富地区实施积极性保护。搞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草场生态建设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
切实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着手启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尼洋河等主要江河流域污染防治工程。加大对放射源的管理工作,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先期实施航空港、陆路口岸等重点区域。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巩固污染企业达标排放成果。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防范环境污染事故。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加强环境执法,严格环境准入,维护我区良好的生态功能,保障生态安全。
(八)加强调控力度,全面完成好“十一五”规划工作在《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要切实做好全区“十一五”规划任务分解工作。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工作,积极协调各地市规划和自治区各部门专项规划,落实政策措施,加强向中央有关部委的工作汇报,衔接好“十一五”时期我区要建设的交通、能源、农牧林水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重点骨干项目,落实好项目投资,各项目申报单位要继续做好申报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国家审核批准我区更多的项目开工建设。各有关部门、行业专项规划和地市规划也要根据自治区规划纲要抓紧修改、补充和完善,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区的规划工作。
(九)密切关注,解决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加强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坚持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各种信号趋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协调各方,及时提出和采取对策措施,加强薄弱环节,夯实发展基础,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伏和波折。加快研究制定扩大社会融资的办法,不断扩大融资规模。深入研究国企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措施。
二是加强对重要物资的储备。粮食、石油、液化气、化肥、农药、钢材、水泥等重要物资生产和销售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组织货源,满足需求,同时注意引导非国有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自治区各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严把产品质量关,同时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针对市场可能出现的价格异常波动,加快制定重要物资的应急预案。
三是深入做好政府服务企业的各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协调企业的生产、加工各环节的运行,积极引导企业做好市场营销,改变只注重生产、不重视营销的落后经营方式,选准市场定位,树立“大市场、大营销”观念,构建长远发展战略,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提升我区的特色产品、优势产品在质量、档次、价格上的竞争力,争取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打开销路。
(十)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点工作已经提出,关键在于如何落到实处。我们一定要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积极创造,自觉奋斗,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方式三个方面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坚决克服浮躁的工作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形成一种说干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实干作风,办实事讲实话谈实情重实效,以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做好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依法行政,是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让我们在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加快发展,不断缩小差距,为全面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