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乃堆拉”开市半月间

2014-03-14 11:07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7月6日,在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准备从锡金进入西藏的印度边民等待办理手续时展示旅行证件。均新华社发

  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海拔4545米的山口名叫乃堆拉,意即“风雪最大的地方”,但“高处不胜寒”却并不适合它。半个月前,随着中印重开边贸通道,随着44年来横亘乃堆拉山口的铁丝网被双方合力剪断,这条中国通往南亚的“丝绸之路”开始重焕它昔日的青春。

  山口下,中方这次开放的仁青岗边贸市场26号商铺的冯永昌父女俩,开市第一天“短短几小时营业额两三千”。他们同所有从全国蜂拥而至的商人们一样,这半个月来所谈最多的,是对前景繁荣的看好。冯永昌说:“我们父女的梦想是注册一家‘大唐贸易公司’,将更多中国商品远销印度……”

  临时商铺租光光

  上午9点半,冯永昌父女俩准时从亚东县城驾车出发了。

  半个月来,只要开市,这就是他们每天的行程。约半小时后到达,仁青岗边贸市场正好开门。

  仁青岗,是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亚东县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毗邻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附近。这个中印陆路贸易的主要通道在44年前的边境冲突后,面对铁丝网的隔离,昔日繁华就此停顿了近半世纪。

  “商铺是女儿嚷着让我租的。”冯永昌是西安人,之前在日喀则市做了十年生意。因为心爱的女儿学的是国际贸易,去年硕士毕业后得知边贸市场即将开放,就振振有词要父亲帮她大展拳脚,冯永昌琢磨着这是个商机,就同意了。

  冯永昌说:“商人们大都在亚东租房子,到市场十几公里路,还算近。听说,为了方便没车的商人,县城和市场之间马上还要开通大巴。”

  沿山腰临时搭建的仁青岗市场有着蓝白条纹相间的屋顶,共28间商铺、84个摊位。总占地面积约6400平方米,附近边防、海关、银行、邮政、停车场、招待所,一应俱全。

  如今正是亚东一年最惬意的夏季。“这几天天清气朗,最高温度26摄氏度,最低10摄氏度,很适合做买卖。”冯永昌卖的是羽绒服、工艺品以及当地的水果糖和啤酒。“开市第一天,生意还算火。印度方面组织了近百人来市场,先来的看起来级别较高,他们走过每家店都细细记录,后到的就是来购物的边民。”因为印度边民不会讲藏语或汉语,英文就成了唯一的沟通方式,所以那天很多铺主都被难住了。“幸亏我女儿英语六级。”冯永昌的话里有些得意。

  “这几天干什么?除了生意,就是‘调查摸底’。”一聊,老冯发觉,仁青岗市场的浙商占了六成左右,大多来自温州和台州。

  王花田就是“浙商”中的一位。两个月前一次与友人的谈话,他无意中获悉中印边贸通道即将重开,便立即搁下手中事务,赶到亚东办妥了所有手续。“也许是商人特有的敏锐吧,我马上想到这是一次巨大的商机。”王花田笑着说,“就说我公司自产的羽绒服,比印度同类产品针线密、重量轻,价钱还便宜,日后的贸易量肯定没问题……”

  在西藏经商20多年的马建荣说话笑嘻嘻:“这里的商铺早就租光了。这几天印度方面又来了商务考察团,还来了帮看铺位的印度商人,因为有9个铺位预留给他们,27日左右也要正式开张了。”

  明年要铺柏油路

  接通拉萨海关驻亚东监管点负责人马学军的手机,他正在仁青岗市场。电话里,呼呼的风声不断。“市场里生意忙吗?”“不忙不忙。”

  “市场刚开,很多方面还要磨合。”上海援藏干部、现任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委书记的梁海虹说:一张清单、一个时间表、一条路,使眼下的仁青岗市场和自己心目中的期盼有点远。

  首先是一张中印互市货物清单———印方边民可到仁青岗市场购买的货物种类有15种,都是马、山羊等边境特产的农畜产品;中方边民可到印度境内对等开放的昌古市场购买货物29种,包括日用百货和农用器具等。同为上海援藏干部的亚东县常务副县长顾志雄告诉记者:开市前一天,他曾作为亚东县代表与印度锡金邦的代表磋商,希望将互市范围扩大到“除了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其余都可买卖。”可惜,磋商没有成功。顾志雄说,印方不让边民购买中国最有优势、也是边民最想买的小家电等轻工产品,这意味着,有吸引力的商品根本不能通过仁青岗市场销到印度去。

  其次是一张市场开放时间表———仁青岗市场和昌古市场的开放时间一模一样: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每周的周一至周四,每天的上午10点到下午6点,互市的时间实在有限。梁海虹特意提醒记者,除了这些时段,中印还可根据特殊情况另行商定其他时间。不过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一年中大半都是冬季的亚东,6月前和9月后,要么大雪封山,要么漫山野风,市场开了也没人去。

  还有一条路———这边,从亚东县城到乃堆拉山口36公里,路虽有7.1米宽,却是土路,行车不便;那边,越过乃堆拉山口后即印度锡金邦,到昌古市场是7公里柏油路,却是30年前修的,坑坑洼洼,也不好走。顾志雄告诉记者,中方的36公里路,原计划在市场启动前铺上柏油,没想到,今年亚东天冷,夏天还老下雨,只能等明年。

  此外,乃堆拉山口边境只是启动了边贸互市,还没有开放口岸。也就是说,除了当地已经办理边民证的边民,其他人并不能持本国护照签证出入对方国家。去年顾志雄要到昌古市场考察,从他在亚东县政府的办公室到昌古市场只有43公里,却不得不从亚东到拉萨,拉萨到北京,北京到印度孟买,再到锡金邦。一个大圈,绕了一万多公里。

  正式市场明年动工

  冯永昌问记者,知道樟木吗,那个西藏和尼泊尔的边贸市场?“我前几天去过一次,人家窄窄的公路上,车来车往,排成长龙,几个集装箱正在装货卸货,看得我心痒。说真的,那地方的商业环境远不如乃堆拉,尼泊尔和印度的消费能力也远不能比。其实,我也没什么奢望,就希望开市日长些、经营范围大些、手续合法后能去昌古市场。”

  用梁海虹的话说:大家都明白,既然这条边贸通道重开,商机肯定多多,所以这半个月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在打听到亚东投资的门道。

  梁海虹深信,亚东经济发展的前景前所未有。眼下,国家就有几笔大投资于亚东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一是两条省道级别的公路,从日喀则康马县到亚东的康亚线、亚东到乃堆拉山口的亚乃线,今年都将动工,总投资近7亿元,预计两年完工。其二是仁青岗大市场,目前已启动的市场只是暂时使用,亚东正在规划建一个更大的市场,将由面积超过25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和集中了海关、边检等的联检大楼组成,明年动工,投资超过1亿元。顾志雄说,好几个浙商都找他,问能否参股建设这个市场。此外,亚东还在规划一系列基础设施,自来水厂、二级电站、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和县城主干道。加起来,总投资也超过1亿元。

  “看好边贸的前景,还因为我们想让当地农牧民的日子真正好起来。”顾志雄说。

  亚东县农牧民的年人均收入2768元,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还是低。顾志雄说:“边贸发展起来可能就不一样了,农牧民能从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中得到真实惠。估计到‘十一五’末,亚东县的GDP至少有一半能由边贸贡献。”

  两亿美元第一年

  看过电影《红河谷》吗?那场英军入侵西藏后遭遇的第一场大战,就发生在亚东县一个雪峰湖水相映的美丽平原。如今,这个当地人口中“西藏最美的地方”还存着一段满是窟窿的土墙,以印证当年藏族人民和英军勇敢无畏的死战。

  而英军入侵,正是凭借了乃堆拉山口这条“千年来由马帮、商贾、游侠反复踏出的‘茶马古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吴永年介绍:“自古以来,乃堆拉山口一直是中国通向南亚最大的通商口岸、交通要道和文化走廊,它始于两千年前的汉代,兴盛于唐代。”

  由这条道,西天取经的唐朝高僧玄奘始入天竺;由这条道,特派来防止西藏分裂的民国政府密使谢国梁混在入藏的商队中从印度偷偷进了拉萨……

  1894年,清政府屈从英国的压力被迫开放亚东并设立通关商,近代意义的乃堆拉边贸市场成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研究室主任赵干城介绍:1962年边贸中断前,乃堆拉一直是亚东和锡金最重要的边贸市场,两边的人民以物易物,亚东人以土产的茶叶、丝绸换取锡金的马匹、粮食。20世纪初,这里的贸易占到中印边贸的80%以上,年交易额最高时达上亿银元。

  如今,边贸通道重开。印度锡金邦首席部长查姆林说:“重开边贸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也是一个文化通道,会将印中关系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吴永年说:“乃堆拉山口距锡金首府甘托克仅48公里,它到拉萨560公里的公路也已修通,这条公路将成为中国通往南亚和印度洋最便捷的通道。我估计,乃堆拉山口边贸第一年将超过2亿美元,而印度专家的估计数字是每年5亿美元。”

  还不仅只是贸易、文化通道。赵干城说:“2003年,中印宣布将重启乃堆拉山口作为边境贸易口岸。经过三年的准备,乃堆拉终于开市,这预示着中印双方战略安全考虑的一种调整,是政治互信的建立。”

  开市半月间,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新闻处主任杨淑英这样评价乃堆拉边贸市场开放的重要意义:“这是中印双边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印友好年’的一项重要内容。乃堆拉边贸市场的设立,不仅会造福两国边境地区人民、促进本地区的开放与发展,更将为蓬勃发展的中印经贸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渠道。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乃堆拉边贸市场将会兴旺繁盛,成为中印友谊、合作和共同繁荣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