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火车商机开通新天地 青藏铁路串起陕甘青藏经济

2014-03-14 10:56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西藏林芝地区八松湖。这里已成为进藏游客主要游览的景点之一。

 

青海与西藏可凭借青藏铁路共建旅游黄金线路,图为青海省塔尔寺。 

  编者按

  进藏火车把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连在一条“铁路线”上,并且构成了类似“唐蕃古道”、“丝绸之路”的中国经济“西向发展”大通道,使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4省区市场经济关联度越来越大。

  同时,“火车商机”让西藏自治区看到“北向发展”的契机,并把构建“陕甘青藏经济圈”的构想列入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之中;陕甘青藏4省区以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的同构性、互补性为基础的合作优势也正在显现。有关人士认为,这几个省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望成为我国区域化经济新的增长极。

  火车为西藏经济注入活力

  长期的交通不便,使西藏经济缺乏大市场的培育,从而导致产业链条短、市场规模小、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尽管近年来西藏有了大的发展,但仍是我国较落后的省区之一。

  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党委书记孙勇说:“西藏有着丰富的资源需要开发,产品需要找到市场,产业建设需要通过区域合作找到突破。”他介绍,铁路“大动脉”让西藏看到了“北向发展”的良机,自治区已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营建“陕甘青藏经济圈”的构想,希望充分利用铁路的纽带作用,依托国内大市场,加强同西北经济区的交流与合作,完善自我造血功能。

  西藏所言“陕甘青藏经济圈”,主要是指以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那曲-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城市为点,以青藏铁路为线,以线串点,以点带面,营造辐射4省区的市场主体型经济区域。

  不少干部和经济界人士认为,火车把陕甘青藏4省区连在一条“铁路线”上,并且构成了类似“唐蕃古道”、“丝绸之路”的中国经济“西向发展”大通道,使得4省区关联度越来越大。尤其是铁路将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重要的中心城市连为一体,形成了这两个梯状衔接的高原经济发展“轴线”。随着下一步西藏铁路支线向边境地区的延伸,陕西、甘肃、青海在“南亚陆路大通道”上也将沾光。

  一些专家认为,4省区经济形态既有同构性,又有互补性。西藏和青海在矿产、旅游、农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优势相同,整合基础强劲;青海的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条件比较成熟,可资西藏借鉴;甘肃的“西北商品集散地”和“西部加工业大本营”优势,可作青藏两省区的“前锋”;而陕西的高科技和富集的人才资源,又可成为3个省区的“后卫”。

  “发展这一区域的经济合作,对促进我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规划处处长王念东认为,推动“陕甘青藏经济圈”建设,对拓展西北地区对外经济合作空间、加快西部大开发、发展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商贸往来、睦邻友好关系,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许多人士分析认为,以青藏铁路为依托,以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的同构、互补为基础,这一区域合作潜力大,有望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同时,也可为西藏的进一步开放打造一个最便捷、最贴近的平台。

  4省区合作已现积极性苗头

  青藏铁路开启了西藏走下高原的大通道,也打通了“世界屋脊”发展思维的“大动脉”。笔者在西藏采访,处处都能感受到对外开放的欲望,以及“呼朋引伴”的积极态势。眼下,陕甘青藏4省区的合作,已显现出两方面的积极性苗头。

  一是政府层面上的积极性。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念东介绍,这几年自治区一直强调和西北的合作,在“十一五”规划中的“朝南向北”发展思路里,都有和青海、甘肃等开展合作的内容,同时也在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相关各项政策文件在陆续出台,明确表示欢迎全国各种经济主体、投资主体前来投资,尤其是欢迎大型企业前来投资。

  “西藏已经敞开了大门,对外合作不再‘羞涩’。”孙勇介绍,如今西藏政策变化出现了很多亮点,并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勇敢地提出向兄弟省区学习的种种口号。比如,最近自治区提出发展要有“内蒙古的眼光”——抓大放小,“青海的做法”——内引外联抓别人的品牌,“新疆的胸怀”——靠区外大型企业拉动自己等。
 二是企业层面的积极性激流涌动。特别是陕甘青3个省的一些企业抢先到西藏寻求发展。


  在拉萨市8月下旬举办的雪顿节上,7天的招商洽谈活动签约了总资金达24亿元的56个项目,光来自甘肃的企业就达120多家,规模空前。自治区招商局副局长康浩介绍,仅今年7至8月进藏企业的数量就比去年全年的总和还要多。另据了解,今年前三个季度,西藏全区民间投资达28.1亿元,同比增长73.1%;截至9月底,全区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82项,协议资金81.85亿元,而整个“十五”期间全区招商引资只有50亿元。

  西藏的“火车商机”已吸引着周边省区民间投资目光,尤其是青海、甘肃、陕西的一些商人积极性更高,个别部门已开始到有关省区合作考察。

  作为我国重要的“高原夏菜”产地之一的兰州市,打算组织鲜蔬果品进军西藏市场。兰州市农牧局局长陈卫东说,过去兰州高原夏菜的市场主要是在东南沿海,西藏蔬菜也主要从艰险的川藏公路进入。铁路通车后,甘肃的高原夏菜无论从运距、品质和消费习惯上都占有比较优势,完全可以做大做强。

  甘肃省与西藏自治区2005年还签订了一份省区合作框架协议。西藏自治区招商局副局长康浩说:“过去谁都知道西藏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瓶颈的制约,许多项目不能干,也不敢干。而现在交通瓶颈大大缓解,旅游、矿产等西藏优势资源都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今年以来,投资拉萨五星级酒店就有3家,到林芝签订景区开发意向的达到6家,总投资10多亿元,其中投资最少的1500万元,最多的1.8亿元。铁路通车后,甘肃省还组织了金川公司、连铝公司等一些有实力的冶炼企业到西藏寻求投资机会。

  “单蹦”会“打架”“携手”聚优势

  西藏和青海的许多干部以及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陕甘青藏4省区“‘携手’聚优势,‘单蹦’失机遇”,如果联起手来,不仅会创造极大的区域发展优势,而且能够提升各自在国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与品位。而若继续“单蹦”,则会出现“竞争大战”,导致“几败俱伤”。

  首先是青藏两省区可大打“高原牌”,结伴挖掘“世界屋脊”资源优势。青藏铁路使青海及西部邻近省区工业技术装备及产品便利共享、流通,青海省悄然成为西藏自治区“北向发展”的必要“跳板”。同时,两省区各自的优势,基本上又是共同的优势;相异之处又是彼此的有益补充。如矿产和旅游资源,“本出一胎”而又各具一面——青海可作西藏矿产加工基地,西藏可为青海旅游开发的黄金线路。

  其次,区位优势把甘肃推上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全新物流中心的宝座”。在以青藏铁路支线为基础的中国“南亚陆路大通道”上,甘肃无疑成为4省区“北上南下”的枢纽,并且可以结合陕西的技术优势交换青藏两省区的资源优势,促使青藏高原特色产品完成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东扩西进”的产业链条和商业步调,使兰州成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全新的物流中心。

  此外,陕西这个各种战略资源齐备的省份,人力资源在西北首屈一指,铜、煤等战略性大宗自然资源富集,并且还是“欧亚大陆桥”最重要的区间。在“陕甘青藏经济圈”中,其人才、技术、区位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专家认为,青藏铁路使陕甘青藏4省区构成了一个新的互补性强、关联度大的区位,并且具有“双龙头”优势,即陕西为此区域的“东龙头”、西藏为“西龙头”、甘肃是“龙腰”、青海为“龙颈”,各“部位”的资源、地域、技术优势可互补为一个强大的区位优势。而如果继续“单蹦”下去,恐怕会产生严重的“打架”现象,而一旦联起手来便是一条骁勇之“龙”。

  近年来,一些省区在市场上打响了一批以青藏高原为题材的品牌,如云南、四川、西藏等省区在旅游业中的“大香格里拉”,酒类中的青海互助青稞酒、云南藏秘,藏药中的西藏甘露、甘肃奇正等。青藏铁路通车后,青藏品牌在市场上更受关注。聂华林提醒说,作为青藏高原主体的西藏,虽然在占有资源上得天独厚,但在青藏品牌的开发中,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陷入圈内产业竞争。

  “同构性的东西,也暗含一个潜在的命题,就是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孙勇说,如发源于西藏的藏毯产业,在西藏和青海各自为阵的情况下,只会是“你伸胳膊我踢腿”,难免“撞车”,浪费资源与市场。而若把资源整合利用,优势自然会放大。

  “陕甘青藏经济圈”建设尚需细化研究

  分析人士认为,陕甘青藏经济圈设想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目标的课题。如何利用好青藏铁路,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有所作为,大力提高西藏在全国经济布局中的地位,从研究的角度,还需进一步挖掘、细化。

  孙勇说,可以预计的是,西藏与周边省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将提升到新的水平。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各种区域摩擦,例如资源开发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劳务输出与权益保障问题等。

  有关人士建议,可以考虑将“陕甘青藏经济圈”建设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布局,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政策,同时,4省区都要做出符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合力推进经济圈建设。

  不少人士说,陕甘青藏4省区之间经济合作的许多积极性苗头,值得引起关注和深入研究,而且西藏自治区“保环保”、“保特色”的前提也必须得到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