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2 10:34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50年前封建农奴制下的八宿,政治黑暗、经济凋敝、文化落后、民生困苦,令人触目惊心。社会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满目疮痍、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农业生产相当落后,广种薄收,牲畜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牧业生产发展极其缓慢。
如今,八宿人民在县委、县府的坚强领导下,贫苦农奴不仅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群众干劲十足,雨后春笋般的新农村建设取代了面目全非的旧农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取代了食不果腹的贫穷落后,一系列惠民政策取代了旧西藏对民脂民膏的搜刮,正在朝着推进小康社会、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的目标阔步前行。
民主改革深刻地改变了八宿16000余农奴的命运,成为新旧八宿的分水岭。50年间,八宿县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主改革以来,八宿县历届县委、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全县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采取国家投资、援藏资金、地方预算内资金向农牧区倾斜等多项措施,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调整农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培育农村市场、完善市场流通体制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农牧民“安居”,加大了“乐业”力度。以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以县乡公路为基础、乡村公路为脉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引领八宿逐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得全县在经济、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城乡面貌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2008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6920万元,与1959年的6800万元相比增加了近2.9倍。工业总产值达到60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财政收入达到1008万元,与2000年相比翻了10番。各项产值飞速发展,2008年,乡镇企业产值达到1209.83万元,民族手工业产值达到196.42万元,多种经营收入达到2953.1万元。粮食产量稳步提高,2008年粮食总产量已达2166.55万斤,与1959年的424.3万斤相比增加了4.1倍。农作物种植结构更加合理,规模日趋壮大,呈阶梯式发展态势。至2008年,八宿县农作物播种面积已达3351.44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已达2453.68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已达241.55公顷,种植蔬菜已达79.35公顷,良种覆盖率已达85.4%。
大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改革后,八宿历届县委、县府班子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到发展民生上,推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实行“重点加强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科技培训、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所有孩子都能够上学,都能上得好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各族群众少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努力提高各族群众健康水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创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领域和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全县广大农牧民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致富有盼头;按照“广覆盖、保基层、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稳步推进民生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对农牧区特困人口的扶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群众衣食有着落、生活有来源、养老有保障。50年间,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至2008年,八宿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1995年的705.6相比翻了4番,达到了2918.6元,其中现金收入达到1872元。旧八宿没有一座学校,农牧民群众处于愚昧落后状态。如今,全县基础教育成果明显,“普九验收”顺利通过,扫盲目标全面实现,目前,县中学有在校生2383人,入学率达到98.47%,各级各类小学有在校生5076人,入学率达到98.47%,彻底改变了19世纪50年代的92%的文盲率。50年前,群众无家可归、无药可救,如今,全县农牧民群众衣食有了可靠来源,生活有了坚强保障。2008年,全县14个乡镇109个村委会均参加了医疗合作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参加医疗合作人口达346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6%。“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覆盖到每一个角落,方便了千家万户。
旗帜鲜明反分裂,社会局势和谐稳定。民主改革以来,八宿县坚持不懈把反分裂斗争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按照“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主动治理、强基固本”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要求,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警醒,教育各族群众始终保持清醒,充分认识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进一步深化对反分裂斗争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夯实斗争基础,确保了全县安全稳定。拉萨“3·14”事件发生后,八宿县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旗帜,党政军警民同仇敌忾,迅速投入人力物力,及时制定各类维稳应急预案,宽领域、广范围的开展寺庙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口诛笔伐,先声夺人,深入声讨揭批达赖罪恶行径,夺取了反分裂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目前八宿县局势稳定、并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主改革后,八宿县坚持“规划先行、因势利导、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发展方针,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形成了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50年来,八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城镇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8年,八宿县先后投资1806.38万元用于1450户6635人的安居工程建设和4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配套设施建设,并完成通村公路建设15条184余公里,顺利启动并完成了1313户沼气工程建设。截至1999年,八宿县公路总通车里程已达575公里,其中:国道293公里,省道100公里,县道173公里。四通八达的公路建设、宽敞舒适的安居房建设和遍布各个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农奴制社会畜驮肩背、无处藏身、一无所有的状况,让广大农牧民群众逐渐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行署新闻办 八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