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结构调整显成效 特色产业展美景

2014-03-14 10:32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风景这边独好  新华社记者格桑达瓦摄

  三次产业比重从“312”到“321”

  近年来,西藏全面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在西藏生产总值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1年的27.0:23.0:50.0调整为2006年的17.5:27.5:55.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9.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5.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三一二”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现代产业建设开始起步。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1年的71.0∶6.5∶22.5发展到2006年的58.9∶9.6∶31.5,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1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9.0个百分点。

  一产:出新求特谋新篇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山南地区加查县安绕镇9村村委会主任次仁顿旦家,只见房前屋后种满了苹果、核桃等果树,成群的鸡鸭在觅食,后院大棚里的蔬菜绿意盎然。据县农牧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庭院经济使农牧民年均增收600多万元,人均年增收近400元,庭院经济收入占全县农牧民人均年收入的25%左右。

  自治区党委、政府站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农牧业工作方针和重点,把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攻方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特色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以及主要政策措施。并编制了《西藏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摸清了西藏农牧业资源条件、生产现状、各产业主要特征和未来发展潜力以及主要产品市场前景。重点狠抓了青稞、牦牛、藏系绵羊、藏鸡藏猪、林下资源等优势农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依托特色农牧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品牌。同时,按照“合理规划、强化管理、科学采集、保护环境”的要求,加强了对虫草、松茸等生物资源的采集管理。

  特色产业的大力发展,初创了一批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如林芝的林下资源开发和林果业、山南的藏猪藏鸡和优质大蒜与生态农业、日喀则的“白朗蔬菜”和“洛丹”牌糌粑等发展前景看好。一些尚不为人们熟知的具有西藏自治区独特品质的产品,如水稻、枇杷、生姜、蜂蜜、辣椒、花椒、核桃等经济优势也日益显现。

  从数据看一产发展

  据统计,2007年西藏自治区特色农牧业实现总产值7.08亿元,实现总收入5.31亿元。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西藏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04亿元,其中特色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7.21%。第一产业增幅创历史新高,特色农牧业成为主要增长因素。有力促进了农牧民增收,改善了生产条件。2006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35元中,有238元来自特色农牧业收入,一些具备特色优势品牌效益的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新亮点。

  二产:依托优势闯市场

  西藏著名的绿色饮品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伴随着从拉萨驶向祖国内地列车的滚滚车轮声,走出雪域高原,走进国内市场。这个一年前在国内市场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新品牌,缔造了2006年至2007年度中国品牌的一大传奇。

  近年来,西藏新崛起的特产又何止一个“5100”矿泉水。阿里地区的“金哈达”羊绒制品、那曲县的“羌牛”牌乳制品、拉萨市的“圣鹿”牌系列食用油、南木林县的“艾玛岗”牌土豆、曲水县的“绿宝”牌芫根酱菜等等。这些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产品,如今纷纷走到台前,进入人们的生活。

  近两年,西藏依托青藏铁路,立足高原特色资源优势,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延伸产业链,使得优势矿产业、绿色食品饮料加工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和建筑建材业等整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二产数据年终盘点

  据统计,2007年1-11月,西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7.7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9.9%,增幅比1-10月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比1-10月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占居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实现产值24.85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8.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9%;轻工业实现产值12.87亿元,同比增长23.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1%。

  三产:旅游龙头带全局

  党的十六大以来,西藏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大力扶持,狠抓景区景点建设开发和旅游接待能力建设,依托青藏铁路通车、林芝机场通航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西藏旅游进入了黄金时代。尤其青藏铁路通车后,西藏旅游业成为受益最大的行业,并且迅速跃居西藏“三产龙头”。目前,西藏已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日喀则、山南、林芝地区相衬托,辐射那曲、阿里和昌都地区的旅游资源格局。2007年,西藏旅游业呈现出“超常规、井喷式”的发展态势。

  眼下,西藏正在着力破解旅游业发展的诸多“软肋”,寻找“自我定位”,力争把旅游业培育成主导产业,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近日召开了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此次会议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西藏发展进步历程中第一次专题研究部署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一次盛会。大会上,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强调,推进西藏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准确把握产业定位、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这“三个定位”,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这“三个创新”,正确处理旅游强区与旅游富民、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资源、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这“三对关系”,保持好强劲发展势头,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层次和质量。争取到2010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2亿元,旅游经济就业总人数达到18万人。

  旅游数据看三产

  2007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接连突破300、400万大关,预计全年达到40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60%。实现旅游总收入48亿元,较2006年增长73.3%,相当于西藏GDP的14%左右。(责编:南卡)

 

家庭旅馆“火”。记者洛桑摄

 

又是一个丰收年。记者青阳多旦摄

 

“火红生活”。记者青阳多旦摄

 

特色产品俏市场。记者洛桑摄

 

记者姚海全摄

 

5100矿泉水早已走出区外。记者姚海全摄

 

老品牌新活力。记者次旺摄

 

作者: 巴桑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