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4 10:07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为此,西藏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资58.11亿元,实施薪柴替代能源工程。其中包括农村沼气建设工程、以电代薪工程、太阳能普及工程、固态生物质燃料推广工程,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推广五大工程。专家认为,这项工程在有效保护西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将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西藏薪柴能源消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西藏薪柴能源消耗主要为农牧业人口消耗。2006年底,西藏农牧业人口总数为224.57万人,严重缺柴户约占农牧区总户数的40%。大部分地区农村能源主要依靠畜粪、柴草等生物质能,辅以电能、太阳能,薪柴能源消耗在整个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占到70%左右。
资料显示,西藏年人均生活能源消耗为0.7吨标准煤。西藏农牧业人口薪柴能源年消耗总量约为127.7亿千瓦时/年。按四口之家计算,一年炊事、取暖等烧柴约5-6吨,折合木材6-7立方米,相当于破坏森林植被4-5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消费量还将继续增加。
西藏自治区农牧厅有关人士认为,西藏广大农牧民主要依靠牛(羊)粪、薪柴、草皮、树根和荆棘等作为生活燃料和取暖燃料,由此带来的负责影响使大量的林木、植被、草场等遭到砍伐和破坏,森林、草场、耕地等基本生产要素循环发展能力日益降低;林木资源减少、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成为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之一。
资料显示,一些地区过度采集森林和草皮、灌木等做生活燃料,严重影响了这些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植被覆盖率大幅度下降,恢复难度大,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西藏几十年的薪柴消耗量高达3000多万立方米,是商品材的6倍,自用材的10倍;在非林区农牧民薪柴消耗除少部分来自天然林区外,93.7%来自对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天然灌木林的樵采,使得每年有0.40万-0.67万公顷的灌木林遭到樵采甚至刨根等毁灭性破坏。
对生物质能源的过度依赖,同时导致了西藏草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资料显示,目前,西藏退化草地面积达4266.7万公顷。草地退化直接导致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土壤保持、物质生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减弱。过度依赖畜粪燃料还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同时,西藏薪柴能源主要用于炊事、取暖,由于气候条件和炉具的原因,薪柴的利用效率只有15%左右,不仅对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影响生活质量。广大农牧区大量使用薪柴,随处堆集薪柴、畜粪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居住环境“脏、乱、差”,室内空气严重污染,大量吸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而畜粪内含大肠杆菌和寄生虫卵等有害微生物,长期接触,容易感染有害病菌。
--实施薪柴替代能源工程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关专家认为,按照规划,薪柴替代能源工程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测算结果显示,薪柴替代能源工程实施后,将使100%的县城以上城镇居民能够使用薪柴替代能源,50%的农牧民能够使用薪柴替代能源(太阳灶除外),每年可减少132万吨的薪柴或141.2万吨畜粪等能源消耗,使274.55万亩森林免遭破坏,年蓄水量0.82亿立方米,年固碳167万吨,年固沙6410万吨,产生氧气13.4万吨。
农牧厅有关人士认为,规划的实施同时可有效提高西藏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使水能资源得到更有效开发利用,有效减少对森林、草地的破坏,可防止草原退化和灾害的发生,遏制草地土壤沙漠化趋势,改善项目实施区域的生态环境,使项目实施区域森林得到有效保护,草场盖度逐步提高,森林、草地生态功能得到逐步恢复,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野生动植物等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保护,使整个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状态,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同时,这项规划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十分突出。目前,牛羊粪市场价为400元/吨,薪柴市场价为600元/吨,以此标准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估算,户用沼气收益为1250元,20万户使用沼气的农牧民每年增收节支2.5亿元;太阳灶收益为1284元,25万户太阳灶的农牧民每年共增收节支2.21亿元;每户被动式太阳房每年节省燃料支出约300元左右,8.25万户使用太阳房采暖的农牧民每年增收节支0.25亿元左右。规划实施后,西藏使用薪柴替代能源的农牧民每年可增收节支4亿多元。
专家认为,随着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在西藏规模化生产和服务网络的建立完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可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还可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此外,规划的实施还可以实现能源的再生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减少对生物质能的消耗。带动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牧民增收。
--实施薪柴替代能源工程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一是实施五大替代能源工程建设。从2008年下半年将要实施的能源替代项目建设包括农村沼气建设工程、以电代薪工程、太阳能普及工程、固态生物质燃料推广工程,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推广五大工程。其中,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将投资8.72亿元,占总投资的15.01%;以电代薪工程投资39.7亿元,占总投资的68.32%;太阳能普及工程投资9.41亿元,占总投资的16.19%;固态生物质燃料推广工程投资约0.28亿元,占总投资的0.48%。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推广工程还未进行投资规划。
二是实行特殊引导和扶持政策。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适当提高薪柴替代能源项目投资在能源总投资的比重。设立5000万元专项滚动资金,作为薪柴能源替代发展调剂资金,用以解决没有相应经费来源渠道的其他事项;突出重点,保证农网改造工程和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及时,支持条件适宜地区建设沼气和生物质燃料生产基地,并实施财政补贴、财政贴息、财政担保、政府采购等激励政策。
同时,将采取必要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对相应项目的推广实行逆向调控,并由不同层级政府制定推行薪柴替代的法规、条例,逐渐减少或禁止传统薪柴能源的采集与消耗。采取补助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和鼓励项目区群众参与薪柴替代;设立禁采、禁伐区,及时对森林、草场等实行区域禁采、禁掘、禁伐,并实行专人值守。建立考评制度,做到责任到人。
三是建立项目管理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这项耗资巨大的规划明确提出,将增加对太阳能、生物技能(主要是沼气能等)、天然气、液化气等资源调查的投入,掌握可利用资源状况,科学选择和发展当地的薪柴替代能源。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规范开发和建设秩序;建立应急体系,加强与使用薪柴替代能源的农牧民之间的沟通,技术人员应主动、定期上门服务,帮助农牧民安全有效使用薪柴替代能源。
同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指导和参与薪柴替代项目建设,培养专门人才,区内高中等院校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太阳能应用技术、生物技能利用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大专院校特别是相关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加大招收农牧区初高中毕业生的力度,定向培养一批薪柴能源技术应用和管理人员,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培养技术骨干、生产能手和运行维护与经营管理人员。